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法器 (第2/2页)
吃。 一个敢炼,一个敢吃, 可真的是卧龙凤雏,伯牙子期啊! “吃饱喝足”去早读,不过在去之前,去那里领取了一定分量的铜丸和铁丸,还是那个低头的中年沉闷的和尚。 “速度着实不慢,内服外用之法同时进行。” “在他古铜皮大成之日,铁甲钢拳也很快就要临近了。” “才多少时间,杀招也领悟摸索得不错,别有一番门道。” 智行看到那逐渐离去的身影,心中自语道,同时心中也起了一些悸动。 “相由心生~境随心转~ 心系诸佛~珠可助道~” 还没有进门,就听到了此起彼伏的魔性哼唱之声,可当真是一道无比亮丽的风景线。 没有多少人喜欢早读,特别是那种翻来覆去、天天如此的早读,但为了“三焰天”只能一遍遍、一次次地读。 “师兄。” “师弟何事” 行智转过头问道,听到其请求之后,心中有些小吃惊,不过倒是很热情地做了一次引路人和引导者。 “这铜丸和铁丸,别看无限量供应,那也只是在金山寺。” “你知道,在外面,这玩意儿价钱可不低,你这些,可值不少法器(黑色法钱)。” 行智边走边拿着两颗乒乓球大小的铜丸和铁丸拓展道。 提起金属,就不得不说这纯度问题,提纯精炼可不是那么容易的,即使是金山寺也是破费时间和精力的; 这也是为什么每天一定数量的供应,用多少领悟多少,不浪费是一方面,提纯精炼也是一方面。 毕竟前世有句话说的很对——前线打得爽,后勤直骂娘! 首先是将矿石毛炼一遍,减少其重量和体积;然后是提纯精炼,也就是所说的纯铁和纯铜;然后才是常见的四大物件:铜丸、铁丸、铁汁、铜水。 虽然看似只有三步骤,但是这活谁干谁知道,绝对是费心费力费时间,累得腰酸背痛、身心俱疲的。 中三品境界的高手也顶不住啊,他们也不是驴啊,生产队都不敢那么使啊! 金山寺不是所有僧人都喜欢外出游历的,有的就是喜欢禅定,有的是因为或多或少的原因,所以有不少突破晋升到中三品境界的都担任着总寺和八大分寺的一些重要职务。 不过也是贡献了,理所应当的,三葬法师这个金山寺话事人,也会将他们所梦寐以求的煞气甚至是罡气当做奖励。 中三品境界的三个境界为: 凝煞、炼罡、归一。 武修和法修都是这样,不再有名字不同之分,不像下三品境界的练体蕴气、皮膜血rou、筋脉骨骼和练气蕴神、阴神夜游、阳神日游。 当然,它们两者所凝所炼的肯定不一样,比较一个是rou身,一个是元神;但是上三品境界,也就是三劫,那就完全一样了! 这些手中的铜丸和铁丸,可都是上好的材料,品质极佳,铸造三流利器绰绰有余,当然会值些许法钱。 法器,顾名思义,法修所用的货币,这个世界有灵韵也有灵气,但是并没有灵矿之类的,所以没有灵石什么的。 其实也犯不着,灵石说白了就是蕴含丰富的灵韵,但是还需要炼化提纯为法力,找个灵韵充沛的地方不得了(可见地的重要性。) 要想快速补充法力、增进修为境界,肯定要法器,因为它蕴含着数量不一的法力。 纵观古往今来,充当货币的商品具有几个共同的特征: 一是价值比较;二是易于分割; 三是易于保存;四是便于携带。 因为满足以上四点要求,世界各地历史上比较发达的民族,先后都是走上用金属充当货币的路子; 充当货币的金属主要是金、银、铜,铁作为货币的情况较少。铜是古代中国最早的货币金属,并一直流通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而金作为货币,起于先秦止于东汉。至于白银,在西汉的著述中已经出现,但直到宋代才逐渐成为货币材料。 在与铜并行流通中,银一直是作为主币的币材流通,直到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而且布帛也曾在中国作为货币,流通时间是从魏晋到唐代,这在世界货币史上是罕见的。当然了,布帛流通时代,与铜铸币是并行的。 自然,修炼之人的世界所需要的货币,肯定不是金银铜铁那种俗物,即使要用,也是经过那提纯精炼过的; 但是,这种主要是炼器之用,又加之修炼之人的世界没有什么权威的朝廷,所以也就不了了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