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八十七章:红薯 (第1/1页)
女配在种田文苟住了正文卷第一百八十七章:红薯唐景云拍拍手,“泡一晚上,明天拿出来晾晒。” 两天后,唐景云穿上利索的短打,背着背篓,身边跟着赵小舟等人,进了北山。 夏收结束后,红薯就可以移植了。 唐景云这次进山,自然是为了把红薯拿出来。 唐景云一路走在前头,时不时下个套子捉野味,这就是她口中的打猎了。 卫家兄弟知道是出来打猎,几人都背着弓箭,一路也猎了几只野兔野鸡。 大猎物不是猎不到,不过是懒得扛回去。 走了许久,来到了唐景云当初种下红薯的地方。 经过几个月时间,这里早不见当初种植时留下的印记。 不过唐景云仍旧知道这里的大概位置,更何况,一看到红薯苗,唐景云就能知道哪里有红薯。 面上不显,一副头一次来的模样,然后仿佛不经意间就看到了什么,蹲下来“咦”了一声。 赵小舟也蹲下来,“怎么了?” 唐景云蹙着眉头,“我觉得这个植株有点眼熟。” 她拿出锄头,拨开红薯苗往下小心地往下挖,然后挖出一块连着根茎的已经面目全非的红薯出来。 赵小舟疑惑道:“这是它结的果子?已经坏了。” 唐景云摇头,苦思冥想的样子:“看着确实是果实。” 然后她眼睛忽然一亮,“我想起来了!” 唐景云转头看着赵小舟:“这叫什么什么薯,也是我在那本书上看到的。” “什么薯?” “果皮发红,好像是叫红薯。”唐景云说,“这个确实是果子,不过是头年结的,这些嫩芽应该是才发起来的。” 说着他掐一根红薯尖,声音清脆,看着就十分的鲜嫩。 赵大钺抬头问:“红薯可以吃吗?” 唐景云激动道:“当然可以吃。” 她将红薯的好处说出来,重点在它耐瘠薄这一点上。 “看这些苗刚发出来,估计还不到结果的时候,我们带回去种起来吧。” 赵小舟开口问:“直接挖回去?” 唐景云思考了一会儿,道“我觉得可以截藤扦插。” 在场没人比唐景云更懂怎么照料植株了,赵小舟直接道:“那便截藤。” 两人让开,卫家兄弟在唐景云的指点下,将这一片红薯苗全用随身的匕首割断,然后装在背篓里背了回去。 背回去的红薯藤,唐景云选了一块专门用来育苗的地种下了。 她一直留着两块地育苗,久而久之的,村里人都知道她这两块地里,但凡种着什么他们没见过的,便知道是唐景云才弄回来的新植株。 唐景云拿出来的这些红薯,最后发起来的苗种了大半亩。 唐景云还收拾了一篮子的红薯嫩叶,交给李翠玉,让她炒出来吃。 赵小舟以为只有果子才可以吃,没想到叶子也可以,而且味道还很不错。 赵小舟满足说:“想必,果子的味道更好。” 唐景云也期待地说:“肯定的吧。” 想想记忆里烤红薯的味道,还有用红薯做出来的宽粉,唐景云就恨不得时间立即跳转到红薯收获的时候。 不过,唐景云算了下。 依他们这里的气候,红薯得要九、十月去了。 收早了不甜,不好吃。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里当初跟着唐景云进山搬运丫丫树的人不少,几乎家家都有种植这些树。 因此每户人家夏收的产量差别在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的,并不明显。 但其他村子只有少数人种了这些树,产量的多与少差距就格外明显。 因为今年可能闹旱灾,村里种植的主要粮食小麦、油菜之类的,唐景云在夏收前就提醒村民们这些最好先不要卖。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村民们靠着江凡赚了不少钱,因此对她的话几乎不问缘由地就选择了照做。 而其他村子,因亩产大面积减产,已经意识到今天天气状况不好,目前也没有卖粮食的打算。 这倒是唐景云乐见的。 夏收结束,夏种紧跟而上。 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临水而居。 天公不作美,无非累一点而已,倒是不缺水用。 因此今年大家还是跟往年一样,该种多少水稻就继续种。 最主要的是,这水稻种子,和往年的不一样。 唐景云返回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的头一年,她家的水稻、玉米产量就特别高。 去年种水稻、玉米的时候,李知觉是第一个跟唐景云买这两样种子的。 然后去年李知觉家的水稻和玉米产量虽然没有唐景云家那么高,但与其他人比,却也是拔得头筹的。 因此去年秋收结束后,就有不少村民带头来买水稻和玉米种子。 最后闹得整个村子除了唐景云讨厌的刘二狗和刘香兰两家,其他人今年种植的水稻和玉米,都是从唐景云地里出来的。 鲤水村的人现在基本都回了自家村子,在村子里的制糖房上班。 因此今年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请短工,都只能再往外找,于是距离又拉长了不少。 现在就连县城的附近村子,都有人跑大牙口子村和李沟村找活干,路途可是不近的。 唐景云家正经的地是很少的,不过他山多,夏收期间,又是种灵参果和赤灵菩提果的时候。 因为制糖房和茶山那边的分流,处于随时缺人手的状态。 这个时节,这些短工只要过来,基本都能找到活干。 夏种后的天气,果然如唐景云猜想的那样。 炎热少雨。 地里的庄稼看着都不精神,每天都有短工从旁边河里打水去浇灌田地。 今年卖粮的人普遍少了。 随着温度一再升高,粮食的价格也开始往上涨。 粮价上涨,影响到的也只是普通百姓。 那些上层人士,是半点也无所谓的。 此时正是青门绿玉房上市的时候。 老早就有人翘首以盼,忍不住地去仙珍阁打听,问他们家什么时候会有青门绿玉卖。 今年青门绿玉房扩大了产量。 就算每天都有外地商人跑来亲自收货,但每次运往上京的数量,也比去年还要多。 因为仙珍阁青门绿玉房传闻效果如人参,所以就算量大,但唐景云家的青门绿玉房在上京也还是供不应求。 onclick="hui"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