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以工代赈的弊端 (第1/2页)
“让我来?” 荀彧很是吃惊。 没想到杨默居然那么大的心。 不仅要把王营、嬴政和李元霸编到一个班,还要把外面的孩子也一并包住,更要自己当这个班的老师。 “这...” 荀彧想了很多,自己一旦答应了,日后是要留在太原了不成? 他现在虽然还没有和曹cao恢复最初的状态,但也没有想过要离开他。 “文若有什么难处,尽管说。” 杨默见他很是犹豫,也不转弯抹角:“你心里想什么,就说什么。” “可以是可以,只是这三人...他们还好,至少识字,但是外面的那些孩子...” “你是说教材么?”杨默顿了顿:“也好办,就用三字经,我多少还记得一些,千字文,李白应该是记得的。” “三字经?千字文?” 荀彧有点晕,杨默解释道:“这是后世孩童启蒙之学。” 当年根据记忆背诵了一遍,荀彧越听越觉得震撼,最后点头赞叹不已。 “所以教材的事,文若不用担心。” 荀彧见他误解,苦笑道:“公子,在下不是担心这件事,而是想问...” 犹豫再三,咬了咬牙:“公子是要荀彧留在太原么?” 随后注视着杨默的杨默的眼睛,等待着他的回复。 杨默一愣,他倒是没有这么想过,见荀彧看着自己,也是考虑了一会:“先生愿意走就走,先生愿意留就留,杨默不强求。” 他说的情真意切,荀彧也从杨默的眼神中看到了真诚。 “公子,荀彧留下可以,但请公子答应一件事。” 说这话的时候,荀彧的嘴唇微微颤抖,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决心。 “先生是想说,让我放了曹cao?” 杨默皱起眉头来,他又不是傻子,岂能猜不到荀彧在想什么? “嗯!” 荀彧也不掩饰,目光如炬,带着恳求看先杨默。 内心显然很是紧张和慌张,以至于要伸出手握着桌角方才能停止颤抖。 杨默没有丝毫的迟疑,缓缓摇头:“徐州的百姓,不能用来做交易。先生,也不能用来做交易。” “哎...” 荀彧见此,悠悠的叹了口气,没有继续往下说。 只得抬手施礼:“文若就听从公子安排,暂做这书院的夫子。” ------------------------------------- 李建成并没有因为李元霸的事,或者杨默在院子里直呼他姓名的事来找杨默。 也没有派人来暗示什么。 仿佛这件事没有发生一样。 杨默很是奇怪,但想了半天也没想明白,也就懒得去想了。 从天不亮一直忙活安顿这上千百姓的事,一直到第二天早晨方才结束。 上千人没进来的时候,杨默还觉得王家这处庄子很大。 但把这千把人塞进来之后,又觉得小了。 哪里都是人,好在都住得下。 从这些人里选出了三个年纪比较大,看起来忠厚老实的老者。 一个姓钱,一个姓周,一个姓吴。 算是这些人里的三老,由他们负责这些人之间日常的琐事矛盾。 又让人多盖了几个厕所,杨默本想建一种可以水冲的。 刚把想法说出来,旁边木工出身的周老则一脸的心疼,大着胆子上前劝说杨默不要如此。 杨默对他们倒是很客气,请三个老头坐下,询问为什么。 周老是个耿直的性子,便把原因说了:建茅房就该挖个大坑,这上千人的粪便积攒下来,不是个小数目,待到来年开春了洒在地里,可是上等的肥料。 旁边俩老头也跟着点头,连说若是冲走,可就是可惜了了。 杨默哑然,方才想起这些工匠还有一个身份,就是农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