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六章 招揽关长生,策马入幽州! (第2/2页)
自出并州而行,季秋出资换得了俩匹骏马,策马奔驰了足有月余时间,才算是入到了幽州境内。 司州为天下中心,又有泰安这座大炎皇都屹立于此,自然最为繁华。 所以哪怕是出身平凡的关长生,自小长大也并没有遇见过真正的荒凉。 但,越是往北而行,所见得的一幕幕就越是冲击人心。 从并州开始,底下的百姓衣衫就开始越发破烂,身躯也越发瘦弱。 再加上地处偏僻,当季秋与关长生驻足在这幽州边际一小县城时,抬眼所见,已是更甚。 “这偏远州郡的底层百姓们,平素里生活的远不如司州之风貌,一年下来估计也就堪堪吃上口饭食,不至于饿死。” “先生不远千里跋涉而来,究竟所为何事?” 关长生提着长刀,与季秋一路进了这名为恒县的西南小县,随即就有些不解。 而面对他的疑惑,季秋有些沉默,并未率先开口,过了半晌才反问道: “关兄弟又是为何而来这偏远之地?” 二人牵着马,在这简陋的道路上行走着。 诸多平民见到他们二人牵着高头大马,都是眸中带着畏惧,躲得远远的。 听到季秋的反问,关长生似是想到了自己一怒之下,刀斩郡望的那一幕,于是不由得苦笑一声: “乡里有贵族欺人太甚,关某看其不顺已久,最后忍无可忍,遂一人一刀将其枭首,斩下了头颅。” “为此得罪了大人物,再加上武道未成,这才不得不逃难千里,以期北上隐姓埋名一段时日用以避祸,这才在入并州时与先生结识。” 说到这里时,关长生持着长刀,颇为唏嘘。 虽是餐风露宿,但季秋侧眸间,可以见得这布衣青年言行坦荡,并无后悔之意,不由微微点头。 他对于关长生,其实是存有私心的。 一路上投其所好,知其对于春秋之道颇感兴趣,遂将郑修所注解之春秋慷慨取出,供其翻阅,并时时与之讨论,为的是什么? 不外乎就是为了他这一身武道,以及日后成就罢了。 此人是一义字当头,存有傲骨,有欠必还的英杰之辈。 对于这种人,其实是最好招揽的。 起码以眼下季秋一路的努力来说,已是成了一半。 至于剩下的一半,还要看今后的所作所为。 季秋自忖自己绝不是什么君子,因为他会为了自己的目的,去做出许多手段与筹谋。 对于他而言,只要能实现那黄天大世,无论是做了什么,都是值得的。 纵使他的所作所为称不上君子。 但于这偌大天下来讲,只要他做成了,那就是成了古往今来未有之大功业! 英雄不以卑鄙而称,乃因事迹也。 所以季秋,问心无愧。 眼下幽州疫疾还未彻底爆发,根据模拟之前的轨迹来看,约莫还有半年时间左右。 这无疑是给了季秋一个缓冲的时间。 他需要在这段时间内,先组织起来太平道最基础的框架。 不然若真瘟疫横行而起,以他一人之力,恐怕也是不足以救下多少百姓的。 机会往往留给有准备的人。 眼下季秋不过十七岁,比模拟之时招揽弟子,意图立下教派的年纪,足足提早了五年! 要知道,这可是五年宝贵的时间,足以做成很多事情了。 就比如... 在这次大疫弥漫之前,布施一方,名扬天下! 心中思绪微起,随后待到关长生话语落下后,季秋目视左右,这才长叹一声,道: “这是关兄弟来这幽州的目标。” “至于我...” “我只是想在这天下多走走,然后去救上一些人而已。” 季秋话语说的模棱两可,叫人摸不着头脑。 关长生听后不由微微一愣,随后有些不确定的道: “先生是想要做一医者?” “可你乃是一修文的儒生,未来放着大好前途不要,当个医者大夫做什么。” 关长生大感疑惑。 对此,季秋却是摇了摇头:“以后你就懂了。” “不过在那之前,我想要在这幽州布道一方,去病救疾,先传传名声。” “如果我于此地开办个医馆,关兄弟可能来帮我一把?” 少年带着些开玩笑的意思,对着一侧的持刀青年问了一句。 对此,关长生哈哈一笑,道:“关某于这幽州人生地不熟,也没什么认识的人。uu看书” “既先生有匡扶世人之志,那关某就替先生暂且帮衬一二,自无不可。” 听闻此言,季秋露出了淡淡笑意。 “如此,便好。” “那接下来,关兄弟就随我去拜会一位前辈吧。” “此人与我郑师素来交好,有他出面,咱们在这幽州诸郡县境内布施一方,想来是不成问题的。” 卢直,幽州之士,名声广传天下。 自大炎三征西狄失利后,其与诸士共同上书,欲为皇甫真评判无罪,触怒天子,被贬出京。 此时正赋闲于家,正好就在这幽州之地。 季秋想要广传名声,一旦有他点头,只要他不行造反之举,那幽州诸郡守县令,便没有一人会去阻挠与他。 这就是名望的作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