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 紫气东来时,朝闻夕成道,一卷道经,镇世无双! (第2/2页)
有精进。】 【天下动荡,争端加剧,此时的李耳学说大成,终日困锁于浩瀚书海之中,在外人眼里如同疯癫,但实则,他早已返璞归真。】 【这一天,他觉得时候到了,是以骑乘食气之青牛,沿西而去,出函谷关而紫气东来三千里,震动天下!】 【赵土疯癫的神血之王,见其往西,欲阻其道,不料非是敌手,被其亲手斩杀,飘然而去。】 【后续:】 【模拟评价:此方开道之祖,过去现在未来,皆有‘影子’存在。】 紫气东来三千里! 这等天地之相,古往今来,都难有几人修成。 季秋几乎在讲解炼气之道的开始时,就见到了这老人,不过他看着老人不言不语,一副孤僻模样,也没有贸然上前搭话。 因为,这位道家的执牛耳者,很显然是来见他的炼气之道的。 这稷下学宫,或者说这个时代的求索者们,性格大都迥异,有不少人都有不少怪癖。 据听说,这位道家学说的先贤,已经近十年没有说过一句话了,更没有离开他那间布满典籍的阁楼。 哪怕是道家的门徒,都鲜少有人可以与他见面,更莫说是对话了。 也正因如此,所以在这稷下的学宫里,都有传言说这位求得天地之气,已经求得疯癫,更有叫他‘老疯子’的。 因此,若是得不到他的认可。 季秋觉得,自己纵使是与其搭话,他会不会搭理自己,也是犹未可知。 所以在这一个月内。 季秋于这讲堂之中,每日讲述他所修行的炼气法一个时辰。 而老人也很默契,只听一个时辰,便一言不发的离去。 两人一讲,一听。 直至,最后一天。 当季秋将炼气、道基、金丹、法相、乃至于元神的叙述,都大致笼统的做了个总结,继而落下帷幕后。 就在他于满座学士躬身受教之下,正欲抬脚而去之时。 李耳那本来纹丝不动的身躯,终于不再如同泥塑一般。 只见他抬起了头。 一双晶莹有神的眸子,好像蕴藏了漫天星辰,其中有一抹紫意划过,转瞬即逝。 随后,注视着眼前早已褪去布衣,着一身白色长袍的少年,缓缓道: “很不错的道路。” “炼气入体,铸一大道之基,合天地之力,而辟金丹,后师法自然,证得法相。” “此外,元神出窍,一窥大千,无穷奥妙,让我辈着实赞叹。” “听先生讲法,此后应还有路才是吧。” 听得这老人终是开口,季秋止住了外出的动作,侧身回头,听得李耳所言,未曾犹豫,只轻轻颔首: “不错。” “此路非我所辟,最后的目标,正是李老先生所提出的‘食气而不死’。” “那个境界,我辈称之为‘仙’!” 两人一问,一答。 “仙么.” “小先生这条路,与我道家所求,如出一辙。” “有道是,求道之术,无分高下,唯有所用乃真。” “还请细细道来。” 老人点了点头。 随后便基于季秋提出的这条炼气之路,探讨了起来。 其中所掺杂的道理,开始越发玄奥,哪怕有百家学士还未离去,也不禁听得头晕目眩。 那是最纯粹的论道,讲法。 季秋的境界,远不及李耳这位道家祖师,辟道之人。 或者说哪怕是模拟之外的那些个元神道君前来,论及对于‘道’的领悟,怕是也不及李耳。 因为这老人走到了今天。 他所求的,并非是术、更不是法,而就是最为本质的道。 他想要知道,这片天地之下所有的道理,其中看似无为,却又无所不为,乃至包罗万象!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这般气魄,却容纳在了这一看似老朽的身躯里。 即使是季秋,在一番论道之后,也是不得不承认。 这,才是返璞归真的境界! 不过幸而。 在这条元神仙道的途径下,季秋数世积累的见解,也不是一般的深刻。 是以有关于每一个境界的精妙,他都能如数家珍,对着李耳一一道出。 直到,老人眸中愈发明亮,随后站起身来,含笑作揖: “老朽听明白了。” “小先生且看,这般可对” 老人本来形似枯槁的身躯,开始散发点点光泽。 随后宽敞的大袖之下,有气体流动而出。 炼气! 紧接着,李耳深吸一口气,气入丹田而成液化,渐渐凝聚于一处,化作丹道雏形。 道基! 这雏形金丹还未显化多久,无穷无尽的玄奥铭文,便刻在了其上,绽放无穷光辉,可演化诸般法! 金丹! 嗡嗡!! 这还不算完,金丹结成,雷劫未聚,一道无形的‘域’,便从老人身躯慢慢扩散,将这独立学堂,乃至于整个稷下,都给笼罩了起来。 季秋的呼吸,终于沉重了下。 法域! 一口气,从无到有,破了这般多的境界,就如同吃饭喝水一般简单. 能做到如此. 实在了不起。 而这,竟还不算完! 天边有浓郁的紫气凝聚,显化异象,将整个临淄,乃至于周边数城的天象,都给尽数改变。 师法天地,而成 季秋骇然的看着眼前的李耳。 只见老人此时面对他的目光,却是微微一笑: “小先生这门炼气之道,无限趋近于完善。” “老朽不过稍稍触类旁通,便达到了所谓的法相,其能演化而来的术与法,确实着实强大。” “这些年枯坐阁楼,其实老朽也想清了,正准备再去这天下走一遭。” “却没想到,在这里印证所学,就先将法与术的关隘给破开了,省却不少时间。” 看着天边有紫意翻腾,连那本来还未曾凝聚成型的金丹雷劫,都消弭于了无形,看着震动的稷下学宫,李耳目光深邃,口中轻语: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 “这偌大的天地,不过是一座巨大的牢笼。” “老朽追寻的越多,探求的越多,也就看得越发清楚。” 李耳背着手,目光好似要勘破这天地,看到那外界的神血之王,周朝天子,乃至于那些所谓的圣人、神圣、神人的模样。 世人都称他为疯子,可孤独的求道者看到的囚笼与天地的窒息狰狞,又岂是普通人可以窥视万一的。 最后,老人摇了摇头: “小先生,你与我有莫大缘分。” “这卷尚未完善的《道经》,便传给你了。” “此世除却那庄小子外,无一能够领悟其中奥妙,但老朽想,你应该能够有些启发。” “这法相师法天地,有漫天异象而生,可撼神血之王,但以老朽来看,为何不能在体内,再证一本我相” “一内一外,正合一阴一阳,若能得成,则神异定当更甚矣!” “老朽道经之中,略有所讲。” “你可参悟参悟,便当做我在你这所得的酬劳了。” 【获得尚未完善的《道经》一卷】 【是否,追本溯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