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五十章 内廷外廷 必有一战  (第2/2页)
拿出了他们的算盘,开始疯狂的计算。    林绣老会计了,掐着指头数着成本和利润:“一头牛仔五钱银,一头马仔,三钱银,马倌银二十六…”    他没多久就算了出来说道:“陛下,这不对啊,这明明超过了一倍又五成的利润啊!我按着四倍所需算的啊。”    朱祁钰一直听着林绣算,无奈的说道:“那马驹和牛仔,也会生病,会死掉啊,还会有天灾人祸,你这至少得砍一半以上。”    林绣立刻领会了精神,他又算了算,眼光闪烁,他得出了一个数字是七成半的利率。    但是他不打算说,到时候,多出来的收益,都要入内承运库的!    那是皇帝的钱!    度支使王祜算了半天,也得出了七成半的结果,但是他也不打算说,到时候多出来的收益,那都是要入太仓的!    那是朝廷的钱!    林绣和王祜,各怀鬼胎。    这可是白花花的银子,外廷和内廷无可避免,必有一战!    到时候大家撕破脸皮的时候,这个数字就是兜底的线,大家吵架的依仗!    “你们算完了吗?”朱祁钰看着俩人收起了算盘,满是奇怪的问道。    林绣说道:“臣算完了,最少五成。”    王祜满是一脸笑意的说道:“臣也算完了,最少五成。”    参加盐铁会议都是老油条了。    最少二字一出,大家立刻明悟,陛下说的是底线,但是具体能赚多少,最后国帑和内帑怎么分,那得撕破脸去撕扯的!    几乎所有的朝臣们已经闻到了腥风血雨的味道。    朱祁钰点头继续说道:“一个新兴的行业,必然缺少与之相抗衡的竞争者,可以以大量的生产供应市场的需求,来获取丰厚的利润。”    “同样一块未曾耕耘的土地,就像是一个完全新兴的行业一般,蕴含着极大的利润。”    “比如兵仗局,就最少有三成的毛利,即便是去掉劳动报酬,也会有两成的利,为了鼓励兵仗局,太仓和内帑各拿出了两分利,让给了兵仗局。”    “河套之地,并不贫瘠,黄河百害,唯富一套。”    “如果我们能够经营好这些土地,自然可以获得极其丰厚的报酬。”    “当然诸位,土地在没有劳动的时候,一文不值。”    “我们在制定劳动报酬的时候,想一想为什么军屯逃所,百姓弃地,舍本求末。”    河套之地到底什么时候丢的呢?这就又要说到英宗幼冲,三杨辅政,兴文匽武…    朱祁钰都把朱叫门砍死在了太庙,自然不会翻旧账,大明这艘巨轮,到底如何让它稳定的向前,才是朱祁钰要做的事。    大明这个巨人身上,有无数道的血口,无数的吸血鬼,依附在血口之上,用力吮吸着。    朱祁钰现在得把这些血口一点点的补上。    他坐直了身子,继续说道:“当大明的财富,如果发展到它的土壤、气候,以及位置,所能容许的最大极限,就会陷于停滞之中!”    “即便是没有退步,那么它的劳动报酬和利润,可能降到非常低的程度!”    “人丁的饱和,意味着达到了当下领土能供养的最大限度,那么劳动者之间的竞争就会异常的激烈,各行各业也会竞争非常激烈!彼此的厮杀头破血流,肝胆涂地!”    “劳动报酬会大幅度的降低,利润会大幅度的降低,大明上上下下,忙忙碌碌,却是一无所获。”    “我们作为大明庙堂,应该避免这样的事儿发生。”    事实上,这种社会现象,在经济学建模和常识中不可能出现的。    亚当·斯密,经济学之父,就曾经断言:    但是大明正在走入这种陷阱之中,而且会长期保持这种停滞状态,百姓苦楚。    这是发展停滞,此时的大明人丁在当下的生产力之下,并没有饱和,但是十年之后,二十年之后,大明无法避免,走入这种发展停滞的周期律之中。    寒暑往来相继,兴衰周而复始。    怎么办?更多的领土…    当国富走到了一个顶点的时候,不可避免的走向下坡路的时候,就变成了众生皆苦。    再有人站起来踩油门,那基本不可能停的下来了。    胡濙吐了口浊气,对着群臣们说道:“这就是为什么,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陛下一语中的,震耳发聩!”    “我们在做事的时候,不能只考虑现象,对这种现象口诛笔伐,而是应当思索,问题在哪?原因是什么?并制定行之有效的解决的办法。”    “这才是我们臣子,需要做的事儿,也是身为臣子,最大的恭敬。”    朱祁钰和群臣不约而同的眨了眨眼,胡尚书,真的不愧是礼部尚书!    这都能绕到君君臣臣的礼制之中去?    于谦思忖了许久说道:“陛下,这钱已经有人在赚了,他们会用实际行动去反对。”    朱祁钰嗤笑了一声说道:“那就试一试呗。”    于谦和陈循互相看了一眼,只希望那些人不要愚蠢…    非要跟大皇帝碰一碰,否则他们劝了这么久的仁恕之道,又白劝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