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鹿台 (第1/1页)
“数年未现,再见君王,已是物是人非。” “唯怕君王此去朝歌,前途未卜。故某遣花灵子,陪伴君王侧,有殃时可救一时急缓。” “与此同时,若君王有疾事。可唤花灵沟通于我。我但凡有机,自当尽全力以助。” “故此去,愿君一路恒通,万事无忧。” 马车里,就像是金晟突兀的传音。这让那个本还有些惴惴的姬昌他还忍不住长吐了一口气。反正不管怎么说,至少有了这样的一个承诺,那他就没有了性命的忧虑。 至于其他的…… 姬昌想起了七年前的那场棋局。他琢磨着,金晟毕竟是方外之民。所以他到底能做到哪一步,其实姬昌也不敢确定。 只不过,方外,方外。那一‘君’一’民‘二书,又岂是不染红尘之人能做出来的。 至少就念着现在西岐的变化。 “或许那书圣念我辛苦,会主动把我救出去也说不一定。” 只不过到了最后,陪伴在他身旁的也只不过是一只不谙世事的花灵。金晟到最后也没有选择主动露面。 劫数将至,事实上就算是金晟他有心介入,但是惮于劫气的影响,他到底还是没能暴露自身。 或者说,之前是他考虑的有些狭隘了。 就在这大劫之前,他本想早早地介入大劫中心。他想借着他这分魂不染因果的能力,趁机多捞些好处。 只不过,就在那劫数彻底降临了以后。他发现,他好像是有些高估了自己。 或者说,他有些低估了劫气。 就在劫气之内,怕是任何人都很难逃离出那窠臼当中。 毕竟,他只是区区不染因果,不沾红尘。像是在这寰宇之内,比他更甚者,不知凡几。只可惜,在这劫尘内,就连圣人都会被劫气迷眼,又何况是他。 所以,就在这大劫将要彻底降临时,他借着自己的最后一丝清明,他并没有完全的拜入西岐。 现在,他的这个选择,就给了他一个回转的契机。 反正不管怎么说,他是不可能选择在这种时候,冒险去救那姬昌王的。 毕竟,西周伐商,以下克上。这可能本就是他要遭受的劫数。 至于天数!所谓天数! 天数可改?五十遁一。 可是,金晟到底是否能抓住那遁走的一?这连他自己都不知道。 所以,他只能是谨慎再谨慎。 甚至,就连那缠绕在他分魂上的魂壳,他都不敢有丝毫的动作。 他只能任由那劫气在他的魂灵上纠缠,缠绕。 然后,他紧闭着五窍坐在那里,他好似是在参禅。 现在他的腿弯里卧着一柄剑。 是木剑,梧桐木枝雕琢而成的木剑。 就随着那玫红色的木剑开始规律性的闪耀。然后淡淡的野火,它好似是充斥在了金晟的身周。 现在,它有着自己的呼吸,这和金晟的呼吸频率还有些相通。 紧接着,就随着金晟他突兀地睁开了眼。这就好似是有一道剑气,他缠绕着劈斩在了金晟的魂灵之上,他斩开了些许挂绕在了他身上的红尘愿力。 只是,这红尘之法,最是难缠。有道是,红尘乱,斩不断,理还乱。 他只是斩出了一剑,可是那缠绕在了他身上的红尘之线却是千千万万。 所以,他只能是参禅。若石禅,泥像禅。 是的,现在的他已经成了渡江的泥佛。他到现在对自己的安危都还有些琢磨不清。 只不过,这严格来说应该算是件好事。 总归是件好事。 因为缠绕在他身上的红尘愿力多了,这就证明读书的人多了。 他们都渴望金晟成为一尊读书人的神。所以他们祈祷,他们念诵。 可是,读书人真的需要神吗? 也许是不需要的。 所以,金晟依旧在参悟。 他紧紧地抿上了嘴,他阖上了双眼。然后突兀的契机,这让他蓦然伸手一捞。紧接着,就好似是有一枚虚幻的红丸,被他扔在了朝歌城内。 那是借着缠绕在他身上的一缕魂气,一丝红尘气捏合成的红丸。 不知为何,他好像是看到了朝歌城内的乱象。 或者说,就在那位在女娲庙的庙墙上题上yin诗的时候,朝歌的乱象便就早已注定。 所以,劫?什么是劫?这便就是大劫。 劫数要你做一名昏君,你便就注定要成为一介昏君。 所以,人道不兴,天道不孤。 或许红云洞之所以不参与此事,这本就已经说明了他们的态度。 只不过,金晟情愿吗?他也许是不愿的。 无论是他作为凤凰之子,还是他这分魂的人族血脉。 他总归是不情愿的。 所以,不情愿的人就需要发泄。 所以,那朝歌城的鹿台就突兀地燃起了一场大火。扑不灭的大火。 天降神火,焚鹿台于野,三日方灭。 祭祀之事,耽于天地反复。 “大王,此火不详。” 说话的是比干,还未被挖掉了七窍玲珑心的比干。 他正对着揽着妲己的纣王道, “此火上面缠绕着人力神力。天地之间,有这样神通之大能者,少之又少。尤其是笼罩在这其上的这等人望,这乃人间圣贤,希望大王谨而慎之。” 比干的劝慰可堪苦口婆心。 只可惜,他的话到底是触碰到了商纣王的霉头。 “你说圣贤?能焚了孤之鹿台的,可称圣贤?” “其他的暂且不说。” “若那纵火者当真为圣贤,他为何视孤于不见,不在高堂之上居一高位?” 纣王说到了最后,然后妲己总结了一句,他道, “比相莫要担心,不过是沽名钓誉之辈而已。” 她轻捏着纣王的掌心,这让那被黑气笼罩的人皇他还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他道, “美人说的极是。” 他就说着话,然后他往下扔下了一支竹篾。 他道, “不过鹿台之失,不可小视。故,比相。某令你于三十日之内,重新筑起鹿台。一定要比之前的更高,更雄伟,你可能做到?” 该是不能的。 比干想说。 只不过到了最后,比干还是接下了那竹诏。 他道, “谨遵大王名。” 于是,他领了旨意,他召唤了万千奴工。他在三十日之内,又建起了一幢又高又大的鹿台。 朝歌外的野葬岗上正焚着不绝的黑烟。 然后,比干又找上了纣王,他道, “王上,现在鹿台已重建完毕。时日到了,该当祭祀了。” 也对,在这位贤相的眼中。祭祀,才是天大的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