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三章回山 (第2/3页)
诨号,从我们助他炼魂起台到今天,满打满算,不过63天。几乎天天都是惊喜,时时都是惊吓,处处是意外和他比起来,你们兄弟十岁前的调皮事简直不值一提。 只要赶上他精神饱满,神魂充盈的时候,紫晶城紫辰宫就是他的乐园,禁军、内卫、宫女、太监他视若无物。想去哪儿去哪儿,要不是我有这么多年苦修,略有神念,要不还真赶不上他搞事作怪的脚步。紫玄门金水河的鱼、御花园里的锦鲤、南书房的砚山奇石,执戟郎的佩剑…只要他觉得好玩的都能在雁行宫找到,都不知道他是如何搞回来的。皇后娘娘说他娘语气略微重了点,晚上安歇时锦被里就串出一只大青蛙。太子来看望他,他说大哥好老,没见过这么老的太子爷。沈才人带八公主靖兮来看他,他把公主jiejie拐到御厨,吃的满嘴是油。反正林林种种不可细说,你幺妹每天都得炸毛,对他又恨又疼,正要好好批斗教育吧,他又犯病一睡不醒了。 前一天更是不得了,游荡到前朝。朝会上,皇上与众臣正在廷议洪荒主权问题。自古以来,历代王朝都称洪荒大川为我玄国领地,然洪荒妖兽横行,幅员辽阔,山河险峻,毫无人烟,当今世界列强林立,垂涎洪荒大川者不在少数。 这洪荒大川,那一朝不想掌控,大秦始皇帝,三十万大军进去,如同人间蒸发。太祖时代又尝试一次,然十万虎狼锐士进去,尽然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皇帝还是心急了呀。东南夷州伪楚余孽尚未剿灭,打什么洪荒主意。三舅插嘴道。 朝堂众臣也有如此意见的,可惜皇上亲政已有25年了吧,这是他亲政之时头号宣言,至今还毫无眉目,怕是面皮上过不去吧。 故此这些天为此事闹心,脾气也差了许多,帝有进取之心,然目前国力实在不许,骑虎难下,莫若如此了。 那知道你那三岁外甥居然趴着紫玄殿大门大笑不止,就那个鹅咯咯…那穿透力直接盖过了朝堂喧嚣! 皇帝一看是一个锦衣华服的萌萌小儿,一时也没记起来是谁,料想是自家血脉。就让司礼太监胡公公传谕:来着何人? 你那小外甥居然毫不怯场,奶气实足,却又掷地有声答道,紫玄帝国,当朝天子第九子,紫羽霜是也。就是当今皇上的幺儿,你们不知道? 天子一听,原来是淑妃所出的那个神奇儿子,前些日子才说病情略有好转,我还没来得及去细看,今天就这样自个儿来到紫玄殿,这也离谱了些吧,一边想着,一边吩咐秉笔太监崔公公去查看谁带他来搅事的。 接着传谕,来此所谓何事? 答:皇儿有本要奏。 所奏何事? 答:就是皇儿刚刚在门口耳闻的洪荒大川王化之策呀。 众大臣一开始都寂静无声,面面相觑。听这么一说尽然都轰然而笑。本来沉闷焦躁的氛围,一下子变的欢悦起来。 擅长马屁大法的,已经开始恭喜皇上贺喜皇上了,如此神童这是天家之福呀!之类屁话接踵而至。 一阵折腾,皇上一看今天是议事不成了,见此子如此喜庆心想干脆逗个乐趣散朝算了。 煞有介事,规格刚够。随着一声鸭公嗓:宣三岁九皇子皇子觐见! 九皇子不疾不徐,俯身攀爬,翻过紫玄殿高大门槛,萌萌的从一众文武大臣中间走过,昂首挺胸,骄傲满满。 来到前庭,恭敬拜下。父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吾儿平身。说说你的洪荒策。皇帝微笑道。 父皇,书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悠悠洪荒不过是环境恶劣,妖兽愚昧。儿臣宁为百夫长,不坐千岁王,愿执坚披锐,深入不毛洪荒,诛妖邪,伐不臣,据险筑城,宣教浩荡皇恩,勒石记名,宣誓大玄帝国洪荒主权,谁敢来犯必缴灭之。望父皇能加封儿臣为洪荒校尉,赐尚方宝剑。儿臣即刻前往洪荒大川建功立业。 皇帝和众大臣反应就和你刚才一样,这也太神了吧,只怕十岁小子都说不了这么流畅。确定这只有三岁,而且还失魂? 皇帝大笑,柔声问道,九儿这篇文章你背了多久了 没有背什么文章呀,前些日子见母妃在看一部兵书,刚刚学认了几个字,还读不了文章。 那你这说辞是哪里来的 就在儿臣脑瓜里呀,让我说,我就说出来了。 皇帝脸色一沉,心想这淑妃还真能教呀,这么个小不点居然滴水不漏,正想散朝,秉笔太监崔公公碎步来报,无人带小皇子来此,雁行宫两个时辰前就乱了套,到处在找小皇子,据说自从紫霄仙师来了以后,小皇子就时好时坏,已经惹了不少事,淑妃听闻小皇子在此,几乎当场晕厥,当前正跪在外朝请罪。 皇帝略一思索,看向朝臣,见众人都在小声议论,唯有兵部萧尚书萧鼎眼观鼻鼻观心,几乎入定,顿时有了主意。 萧尚书,萧爱卿,我的老泰山呐。你看你这外孙何如? 秉陛下,自小女承蒙天恩入宫以来,五年有余,三年前知晓多一天家外孙,体弱多病,朝夕不保,臣惶恐不安,尚未得见。今日得见心安不少。 哦,你这外孙奏策如何? 臣不敢妄言,全凭陛下圣裁。 户部尚书吴前良(钱粮)奏道,臣以为九皇子之策可行,一能绝列强非分之想;二能避玄国无妄刀兵,避免空费兵马钱粮之祸;三皇亲骨rou亲守国门视为美谈。 一言打开,众人思路都有了,唯有兵部尚书嘴角抽搐,敢情不是你们的骨rou,就舍得揪出去喂妖兽,我那可怜的幺女此生仅有这么点骨血,以后深宫高墙,独自一人如何度过。 斟酌片刻,萧鼎奏道,国事不能当儿戏,皇子年幼,暂不能承此大任,据我所知,先天之疾尚未根除,断然不能独入洪荒。 吵吵闹闹,又一阵折腾,皇帝和众臣算是找到了点默契。 皇帝萌生退意不想再说洪荒大业,但是的找个好的台阶呀。九儿这番误打误撞反而成了一个很好的坡。 皇帝总结各方论断,一是九儿年幼,可以不设置洪荒王化归朝期限,等九儿成年那又是N多年以后的事了,在场诸位估计也没几个了,一代人干一代人的事,以后九儿要如何干,自个儿的去找当今太子商量了;二是九儿病未痊愈,还得洪荒紫霄圣宗仙师时时关照,都拜师了,不如回他师门去,就相当于皇族驻守洪荒了;三是时常召回省亲,也不绝亲情人伦。九儿这奏策管他是谁教的,还真是可以用。 当下皇帝心中欢喜,仿佛推开压身的一块巨石,一边笑嘻嘻抱着九儿,同坐御座,让九儿拿桌上贡果解馋,一边商讨细节。 到最后又问了九儿,打算建多大的城,需要多少人马,城建在哪里,建城的材料用什么…本来都是打着逗趣好玩的的心思,那只这一身奶气的家伙还一个不落的都回答了。 城的大小位置按实际情况而定,先建十里小城安身足矣,把一应事务权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