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09章 海外邀请学术交流  (第1/2页)
    “同志们啊,我们的思想观念要变啊,现在全国上下都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我们也要转变。    我们不仅要从思想上,而且要从工作制度上创造有利于杰出人才涌现和成长的必要条件。”中间主位的领导说着站起来,不停的拍着桌子喊到道。    “要讲究用才艺术,善于使用人才。首先要制定科学的人才使用标准,既要德才兼备,又不求全责备;既要坚持标准,又要不拘一格。    看人要看大节、看主流、看发展;讲台阶而不抠台阶,论资历而不唯资历;用人用其所长,防止用其所短;因职择人,因事择人,充分发挥人才的优势。    要敢越“资历”、敢跨“台阶”、敢破“常规”、敢担“风险”,不拘一格大胆提拔使用人才,让其在最佳年龄段发挥“效益”。”    会议室里众人噤若寒蝉,领导发火了,他们这个时候也不敢说其他。    “赵宏钧要走,那就让人家走,在这事我和组织上要做检讨。    赵宏钧调走的事情就是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我希望大家能够铭记这一次的经验教育。    今天大家的经验教训是失去赵宏钧,但是我们还没有失去未来,只要我们能够转变思想观念,那么未来我们还有希望,有机会。    会有下一个赵宏钧,会有无数个赵宏钧,但是如果我们依旧是这个老思想,老观念……    那么即使今天赵宏钧留下来了,未来也会走的,未来某个时候很多个像赵宏图这么优秀的同志,都会离开……”    贾毓之差点就要站起来给人鼓掌了,说的真好,转变观念。    只是,哪次会议遇到事情的时候,不是这么严肃认真,说得比唱的都好听,但又如何呢?    当然,贾毓之还是去当了一回说客。    学校甚至做了很大的让步,准备让赵宏钧担任园艺系主任,甚至可以帮忙解决他小孩的工作问题。    可是,赵宏钧,毫不犹豫地拒绝了。    学校的人,又找上了赵宏钧家里人,可是工作还是没有做通。    学校的人,还是太狭隘了。    根本就不懂赵宏钧。    他要走,不是为了当官,也不是因为没被尊重。    而是京城,能有更好的科研学术环境。    一个好的环境,对一个科研工作者来说,比什么都重要。    更重要的是,赵宏图会帮着他推广大棚蔬菜种植技术,让更多的农民受惠,让大家都能吃得上蔬菜,吃得起蔬菜。    没想到,在这都呆了大半辈子了,竟然没有一个人懂他。    反而是京城人大的一个小老师,能明白他心中的志向。    赵宏图不知道,在他走了之后,晋省农大会闹出来这么大的动静。    一个有资格提名院士的学者,在哪个学校,都是科研方面的最核心的人物。    即使学校,再不受重视。…    如果晋省农大的领导,知道这背后是赵宏图在捣鬼,估计,赵宏图的祖先,会被人问候很多遍。    只是,他们永远也不可能想到,赵宏钧要走,竟然是一个毕业还不到一年的老师在背后折腾出来的。    还是助教,连讲师都不是。    这1987年的年初,赵宏图回了一趟晋省,从此,人大将要多了一名院士。    赵宏钧,走了,举家搬往京城。    他家里人,赵宏图给安置在了苏福记糖果厂,宏辉超市等地方上班。    本来还想给赵宏钧安排住房的。    可是赵宏钧没有接受。    他选择了学校的教职工宿舍,虽然面积小了点,但是住的安心。    他来到人大,很低调地入职了,只有学校高层,农业发展研究中心的老师,杨晓明等赵宏图的身边人,才有所留意。    而在人大报道后,立马跟着人前往菜都,他想看看,所谓的冬暖式大棚,到底是怎么回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