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421章 这样的亿万富翁还有谁?  (第1/1页)
    正在他募集资金的当口,出来这么一个条例,要不是政务院颁发的,赵宏图都要怀疑,是不是有人在刻意针对他。    哪有他在集资,立马就出来这么一份文件。    果不然,赵宏图刚集资后不到十天,就接到了一份通报。    指出,钱眼公司在深城的所为,实际上是变相发行债券,要求限期清退所筹集资金。    不过,没有通报他在京城的募集资金的行为。    而有着在京城刚好集资的这两个亿,还掉深城那集资的9890万加利息989万,还能剩下9121万元。    赵宏图拿着这笔钱,可以做很多事情。    王兴华也惦记上了这笔钱。    更让赵宏图宽心的是,他接到了沈万如的电话,“红球元比米元的汇率,急剧上涨,已经到了:1。”    “全部都平仓吧。”赵宏图按捺住激动的心情,很平静地说道。    他第一笔买入的时候,是:1。    资金有亿米元。    后续沈万如在港城,又揽收了827万米元的理财资金。    也陆陆续续的按照十五倍杠杆加以买入。    总的成本在154.8:1。    做多的资金,共亿米元。    在87年一月份汇率上涨到152.3后,赵宏图追加配资。    做多资金到了元。    二月份,汇率下跌到,赵宏图维持不动。    三月份,上涨到,赵宏图继续追加配资。    做多资金上涨到24亿米元。    四月份,红球元汇率是。    全部平仓后,扣除银行配资,赵宏图差不多到手2.654亿米元。    另外,深城之前那些老板投资红球元,有些做多的转让给了赵宏图,加杠杆后的资金,有6000多万米元。    赵宏图承诺给他们百分之五的回报率。    这块赵宏图后面没有追加配资,扣除银行配资后,大概还有1200万米元。    但集资的时间,加起来也就八个月,有的都不到八个月的时间。    也就是,在这剩下的四个月时间内,赵宏图手上的可用资金,其实是接近2.77亿米元。    赵宏图再算了一下,如果一年后到期,需要给各位投资者的大概费用。    牟期中那边,投资4000万米元。    当初和他谈合作,利率是百分之十,但是在深城,给别人的都是百分之十五。    赵宏图索性也给他投资回报率给百分之十五。    也就是给牟期中600万米元回报,总共要给他4600万。    深城集资600万米元,总共需要支付利率加本金,690万米元。    后期收集的做多资金,需要支付万米元。    港城揽收827万理财,需要支付利率加本金,万米元。    总共需要给他们的是6872万米元。    但尽管赵宏图手上有两亿米元,偿还京城的集资,也是绰绰有余了。    不过,他还是决定,先预备一些钱,还深城那边的企业投资。    京城这边,等明年再说。    “万如,留下7700万米元在手上,剩下的两亿米元,全部投入到新家坡市场,做多日经指数。”赵宏图吩咐道。    …    留下了近八千多万米元,足够支付那些企业投资者了。    看目前的新闻,红球国的房市和证券市场,一路上涨,从85年的一万点,已经涨到了现在的两万两千多点。    赵宏图决定相信后世的记忆。    继续看多。    “还是十五倍杠杆么?”沈万如的心情,激动的一点也不比赵宏图少。    他是眼睁睁地看着赵宏图的资产,从当初的第一次来深城的一百多万米元,变成了现在的2个多亿。    这才不到两年。    沈万如还是感觉在做梦一样,难怪都说金融赚钱。    这比抢钱都来得快。    身家直接涨了100多倍。    “怎么可能十五倍,跌幅百分之六,我就爆仓了。这可是股市,不是汇率。”赵宏图没好气地说道。    有钱的时候,他更加胆小了,他这次准备采用低杠杆,“五倍杠杆吧,不留头寸。”    2亿米元,五倍杠杆,资金放大到10亿米元。    买入的时候,日经指数是。    赵宏图让沈万如,如果日经指数上涨了百分之五以上,然后追加配资,保证在五倍的杠杆。    挂断电话,赵宏图还感觉在做梦一样。    就这么简单的几个电话,资产都两亿米元了?    既然如此,何苦要做实业,投下巨资到机器、厂房之类的不动产上,还有巨额的人工工资、原料采购等开销,何时才能赚回本钱还是未知之数。    像刘琪的宏辉超市,那么多年,一年到头,也就赚十多万。    这真是吃力不讨好,只有傻瓜才会去做。    赵宏图都有点质疑自己当初,到处建生产基地,随时可能受到天气、物流等影响,受到损失。    特别是集资,还要担着很大的风险。    这样真的值当么?    感觉整个人,都是晕乎乎的状态。    闭着眼睛,深呼吸,深呼吸。    实业强国,实业强国!    过了大半天,心跳终于恢复了正常。    赵宏图走过去,用冷水洗了一个脸。    感觉舒服多了。    可还是很激动。    赵宏图觉得自己还是需要找点事情做才能转移注意力。    回学校科研吧。    现在赵宏图也不太敢去公司,一去公司,他就想找点事做,指手画脚是避免不了的。    领导知道自己喜欢越权干涉下级的工作,也知道自己改不了这个坏习惯,应该找点事情做,才能防止自己随便越权干涉。    比如,旺科的某石,想出了一个办法,他经常去登山,跨越南极,“眼不见为净”,就不干涉了。    说来也巧,他的办法,还有两位名人也用过。    一是曾国藩,他知道自己军事上不如自己的下属,为了保证不干预,每逢大战,布置好了就离开,绝不在现场等待“胜利成果”。    另外一个运用这个方法的人,就是沃尔玛的第二代掌门人沃尔顿,他通过不去上班,和企业保持距离,为管理人员发挥自己的才干,提供最大的空间。    赵宏图选择的办法,就是在学校里边研究学术问题。    知识的海洋,足够淹没了他的冲动。    果然是人怕出名猪怕壮。    赵宏图去米国交流讲学回来后,现在一些博士生都来向他请教。    他真的想指着别人骂,我只是一个本科生!    可谁让高教授和米国的教授都那么吹捧他呢,被逼的没办法,为了弥补自身的不足,赵宏图也成了图书馆的常客,万一人家问他,他答不上来那才叫丢人呢,人吧,还是需要一点脸面的。    他可不是个只会靠嘴皮子吃饭的“关系派”,本身是个硬杆杆的“技术流”。    背地里倒是有人对他竖起了大拇指,看看人家赵老师,恨不得一天二十四小时扎到图书馆里面。    苦乐只有赵宏图自知了,他也是不愿意的,只是被逼的如此。    想想一个亿万富翁,不讲究穿,不讲究享受。    竟然在为了这一百多块钱的老师工资,拼了!    这还能有谁?    。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