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473章 食用油不好卖 (第2/2页)
花生芝麻香。” 边说,边示意人拿着油过来,递给赵宏图。 赵宏图拿着旁边工作人员递过来的食用油,金龙鱼调和油,在透明的塑料瓶子里,装着浅金色的食用油,还贴着中国红的标签,写着大大的名字。“市场销售情况怎么样?” 这问题一抛出。 几个高层,哑炮了。 这个时候,张伟峰作为销售负责人,不得不站了出来。“我们今年上市后,销量不是很好。第一个月销量仅有250吨。” 张伟峰来之前,还专门去调查了市场。 大家炒菜大多都是用暗黄浑浊的二级菜油或豆油。 看到自家油脂厂研发出来的食用油,清澈透亮。 张伟峰觉得,市场一片空白、天地广阔,金龙鱼还不如鱼得水、大有作为? 可接管油脂厂销售部门后,新上市的金龙鱼,第一个月销量仅有250吨。 现在连油脂厂自己的员工,都不看好这个产品。 油脂厂高层,都非常忐忑地看着赵宏图。 做好了被劈头盖脸批评的准备。 可让大家傻眼的是,赵宏图却点点头,极为满意。 毕竟是第一次在国内销售这种小包装的食用油,大家都还不知道什么叫调和油,不知道油还可以装在塑料瓶子里卖。 能销售出去250吨,赵宏图觉得,这已经不错了。 “赵总,做食用油的加工贸易就能轻松赚到大钱,为什么要去做小包装油?”张伟峰很不解。 陆益杰在一旁,没有说话。 这也是他的意思。 这时候,国际油脂市场的油,比国内便宜多了。 稍微加工,倒卖就能赚大钱。 真不知道,赵宏图为什么要做小包装油这个看起来吃力不讨好的事情。 “大家都这么认为吗?”赵宏图看了看左右,问道。…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国内从散油到包装油的升级换代是势所必然,小包装油迟早会像新家坡一样成为市场的主流。油脂加工和贸易,进入门槛较低,利润会变得越来越薄,不是长久之计。”李福关咬咬牙,说道。 他1951年出生于福州,9岁随家人到新家坡,在新家坡工学院完成学业。 之前沈万如把他从郭氏粮油给挖了过来。 家人现在都安顿在港城。 因为精通业务,他被提拔为深城油脂厂副厂长,宏丰粮油公司副总经理。 可能是当初沈万如向赵宏图推荐的,他和陆益杰现在,还在磨合。 赵宏图冲着李福关点点头,极为赞赏。“福关的这个看法,也是我的意思。国内,迟早要和新家坡等地一样,普遍食用小包装油。 再说,金龙鱼并不是第一个在国内销售小包装油的品牌。此前已有港城的一些牌子不是也在岭南销售小包装油么。 我记得,好像现在还都是我们的名下。” 陆益杰,感觉天气热的不行,汗都冒出来了。 站位和老板不一致,而且赵宏图非常肯定李福关的观点。 陆益杰擦了擦汗,解释道,“国内的粮油销售价格尚未放开,国有粮油企业有国家补贴,低价向城镇居民供应粮油,老百姓凭粮票、油票到粮站购买。而咱们宏丰粮油作为民营企业,不可能拿到补贴,只能按市场价格销售小包装油。” 而且,金龙鱼小包装的油价格高昂,不是一般人能消费得起的。 这还是今年,大家都在抢购物资,不然,这250吨,他都觉得很困难。 而且,国内,大家也没钱。 城里人才刚完成手表、单车、缝纫机三大件,现在上马新三件的彩电、冰箱、洗衣机,腰包都掏空了。 这确实是个问题。赵宏图手抚摸着下巴。 前景再好,当下活不下去,也不行啊。 大伙也都皱着眉头,仿佛都在思考。 能用的销售手段,他们都试过了。 宏辉超市、批发市场,该投放的地方,也都投放到位了,可市场不接受,咋办? “有了。”赵宏图两手一拍。 吓了众人一跳。。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