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75章 遍地都是人才 (第1/2页)
深城的事情忙完后,赵宏图带队,前往琼州。 在这抢购的年代,生产资料,就是资本。 赵宏图准备再次去琼州生产基地看看生产情况。 另外,还有一个目的,就是人才。 琼州建省了,十万人才下琼州。 可琼州就那么大,城市人口就那么多。 根本就提供不了这么多的工作岗位。 而现在多少人才流入,到时候潮退了,多数还是要走的。 华远集团,如果能在这波人才潮流中,过一把,也能满手都是油了。 都说了,人才就是第一生产力。 赵宏图肯定不会放过这一波人才福利。 船票是羊城这边的宏辉超市给提前十天就买好了的。 这时候,想去琼州,也很不容易的。 在抵达琼州的主要通道海安港附近,旅馆、饭店里挤满了来自全国各地、急切跨越琼州海峡到琼州寻找机会的人,过海船票更是一票难求。 海轮出珠江,绕深城,远眺港城,迎着南海的波浪向琼州前进。 轮船上的200多旅客,几乎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热血赶海者,彼此仿佛早已认识。 畅谈对大特区未来的设想。 晚上,船上举行了一场旅客联欢晚会。 各舱旅客都蜂拥到了大餐厅,赵宏图也参加了晚会。 晚会刚一开头,人们纷纷走到餐厅的中间,有的大声地朗诵着抒情诗,有的唱起了充满的苏北歌曲,充满了和梦想。 赵宏图自然也不会在那干坐着。 看着一个长相比较斯文的中年男子,像是一个有才的知识分子,于是上前搭讪。“同志,我是从晋省来的,你哪里过来的?” 中年男人很热情。“东北。这地方,真好,心情好像从寒冷压抑沉闷中解脱,逐步温暖起来。” 赵宏图心里嘀咕道,可不,东北那啥温度,这里都快四十度了,怎么能不温暖,都要烧起来了。 应该说,大家都很热情,人人心里都有一把火,那就是梦想。 赵宏图很快就和他熟悉上了。 得知,中年男人,马康年,原本在东北的工作还不错,为了闯特区,工作也辞了,挎个包就上路。 赵宏图真是佩服他们的勇气。 看着赵宏图和马康年聊得很热乎。 有人主动过来加入聊天群。 话题聊开了。 赵宏图才知道了。 有东北的,有西北的,有中部省份。 有1950年代留苏的老一代知识分子,也有刚毕业没几年怀才不遇的研究生大学生。 有很多人流露出对原来工作生活环境的抱怨。 都希望能有机会在琼州一切重新开始。 都是敢于闯荡的人才。 赵宏图听了大家的情况,心欢喜,想打包都带走。 只是现在时机不对。 等大家去了琼州后,傻眼了,那时候才是三寸不烂之舌发挥的时候。… 给大家留下了联系方式,“要是在琼州,遇到了困难,可以联系我,我在琼州,有点关系。” 大家也都很认真地收下了。 郭森又晕船,在休息。 但琼州这边,鱼龙混杂,赵宏图身边,随时都跟着两个保镖。 赵宏图这样,带着手下的,一看就是成功人士,这也是这么多人来和他聊天的缘故。 出来闯天涯的,自然少不了眼力架。 经历了26个小时的颠簸旅程,船在琼州秀英港靠岸了。 赵宏图站在甲板上,前方海天交接间一条细长绿色的线出现在眼前,那便是琼州了。 迎面吹过来的是和煦而温暖的南国海风。 赵宏图的心情,也跟着大家一样,变得激动起来。 等这些人,到琼州后,碰了一头包,就是自己去拯救他们的时候了。 下了船。 全体乘客蜂拥而下,马康年似乎还想跟赵宏图说几句,却分分钟被人群给冲散。 赵宏图带着郭森等人,没几步居然又撞见马康年。 “老哥,巧啊,”赵宏图笑着拿出香烟,“来一根。” “是很巧。”马康年把烟夹在耳朵上。 看着赵宏图身后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