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六十五章 当狗就要有当狗的觉悟!  (第1/3页)
    “既然如此。”    “我且问你,若是不给这辽东三部赐封异姓王,而是照你所说,改成卫所,那该叫什么名字呢?”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问了起来。    话音落地,全场的人都不由得倒吸了一口凉气。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方世玉脸上了,侧耳倾听起来。    方世玉自己不知道,但是在场的人都很清楚。    这是陛下为了感谢他,在辽东战事之中所起到的巨大作用。    这份功劳,倒也配得上陛下的这份恩宠!    只是在场的人,各个都是大佬级别的存在。    国公都有好几个,丹书铁券更是几乎人手一个了。    剩下没有的,那不是太子就是皇子或者公主之类的。    但此时陛下连这署名权都交给方世玉了,说不嫉妒,那是自欺欺人。    这可是皇权的象征啊!    方世玉不知道自然一脸的淡然,没觉得有什么特殊,但其余人却依旧很震惊,这个才刚刚十来岁的少年,在陛下心里的份量简直就是与日俱增!    若是不出意外的话,这个少年的未来,势必会耀眼至极,甚至超越在场任何一个人,都是完全有可能的。    辅政大臣?    简直就是太小看了这少年,以他的年纪,就是辅政三朝皇帝,也完全是没问题的。    何况这少年一手医术,那更是神鬼莫测。    这署名权一旦送给他了,那就是一个青史留名的绝好机会啊!    真说起来,像李善长也罢,徐达也好,哪怕就是刘伯温,但凡新朝建立,这种级别的大佬,都不会少!    因此也算不上多稀有。    后世史书上,顶多也就是添上一笔,开国功臣罢了。    实在是乏善可陈。    但历朝历代,华夏一千多年以来,能以臣子的身份,给一个地区或者一个族群命名的人,只有一个!    那就是大司马骠骑将军——霍去病!    翻开这个人的履历,那人生简直就跟开了挂似的!    刘秀见了,都要自愧不如!    霍去病十八岁为剽姚校尉,率领八百骑兵深入大漠,两次功冠全军,封冠军侯。    十九岁时升任骠骑将军,指挥两次河西之战,歼灭和招降河西匈奴近十万人,俘匈奴祭天金人,直取祁连山。这是华夏政权第一次占领河西走廊,从此丝绸之路得以开辟。    元狩四年,霍去病与卫青率军深入漠北,于漠北之战中消灭匈奴左贤王部主力七万余人,追击匈奴军直至狼居胥山与姑衍山,分祭天地,临翰海而还。此战使“匈奴远遁,漠南无王庭”。    一战封神!    战后加拜大司马骠骑将军,与卫青同掌军政。元狩六年,霍去病病逝,年仅二十四岁。武帝赐谥号“景桓”,陪葬茂陵,并仿照祁连山的形状为其修筑坟墓。    在霍去病的率领之下,汉朝铁骑从居延开始南下,大败小月氏,再败匈奴五王,让匈奴彻底败退玉门关外。    汉武大帝大喜之下,赐御酒一坛!    霍去病当场把御酒倒进泉水,与众将领一起痛饮。    以至于汉武帝在对河西四郡命名的时候,直接把这个地方叫做了酒泉,一直延用到了二十一世纪!    虽然酒泉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霍去病,但实际上取名字的还是汉武帝。    可现在,陛下直接把这个权力交给了方世玉!    而且不只是一个地方!    是四个!    辽东三部再加上高丽!    纵观历史,怕是也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不只是老李、老刘、老徐等大臣了,就连朱标、朱棣等皇子,那都是一脸的羡慕!    作为燕王,镇守北平,最大的心愿,也不过是封狼居胥!    取名权这种事情!    没想过!    从来都没想过!    也不敢去想!    但让所有人都一脸问号的是,方世玉闻言,竟然只是一脸诧异的看着朱元璋!    “老祝头,你这是啥意思啊?”    “搞得好像你就是洪武大帝似的!”    “这玩意不是皇帝专属吗?就是开国第一功臣李善长也没有这个权力啊!”    “你是嫌自己命长,早点去西天,好让小祝继承你的四品官位吗?”    “你看吧,你这说话不过脑子的毛病,他们眼神都不一样了!”    方世玉指了指其余人,一脸诧异的说到。    其余人哪里知道,这小子以为他们一脸震惊,是因为这个啊!    顿时面面相觑,又不知作何解释。    唯有李善长,讪讪的笑了笑。    你举例就举例,提老夫作甚?    老夫已经够低调了!    都不敢说话了!    你还要有事没事怼老夫一下?    还让不让人活了?    “不至于!不至于!”    “都是自家人,没人会出卖我的。”    朱元璋回头瞪了一眼这群已经失去面部管理的臣子,这才转头继续看着方世玉。    “这不是闲着也是闲着吗?你小子这烤rou又没熟,想到哪里聊到哪里呗!”    “就是啊!方公子,大家都是自己人,没人会出卖你的。”    “说说而已,有什么打紧,你还不信俺啊!”    “方公子,不用这么警惕,大家不会出卖你的。”    ......    朱元璋都率先找台阶下了,他们自然也只能赶紧跟上。    于是,大家纷纷附和朱元璋,让方世玉就算是猜好了,看朝廷会怎么给这几个地方取名。    “既然如此,本公子就却之不恭了。”    方世玉这才放下顾虑,点了点头。    何况这群人,那跟老祝头都是一条绳上的蚂蚱!    只要有一个出了事,剩下的也绝对都跑不了。    自己确实太谨慎了点。    再加上老祝头说的也有道理,现在又不能开吃,闲着也是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