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_第二百四十八章 榨干朝鲜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八章 榨干朝鲜 (第2/5页)

,我们要如何抵御啊。”

    老奴才跟在孟特穆的身边,一脸纠结道。

    孟特穆冷哼一声,气息沉稳道:“谁来攻?鞑靼?瓦刺?还是那些草原部落?他们就是一群待宰羔羊,虽然不知道天雷王为什么现在不对草原动手。”

    “但草原依附在大明的粮草贸易上乞活,他们敢进攻我们?再说了,我们这里只是第二道防线,前边还有四卫兵马阻拦。”

    “他们没等到咱家,就被打回去了。”

    孟特穆对大明边防军的实力,还是非常相信的,他也相信,大明想对付草原,轻而易举。

    至于为什么大明一直没有动手,却也没有人知道了。

    不过,辽东除了兴中卫的女真部落外,还有纳哈出所部,驻扎在咸兴卫。

    隶属大明朝廷管辖的羁縻卫所。

    归辽东总兵府统筹。

    纳哈出是当年冯胜征辽东时,收复辽东地区,将纳哈出一路赶到了咸兴卫,遂投降明军,后又被朱元璋调去云南打仗,纳哈出病亡,其子察罕袭封沈阳候。

    在朱标还是太子的时候,他就一直是朱标的武将班底之一,对朱标也是极其忠诚,但朱标病了,察罕被淮西勋贵排挤,朱元璋便让他带着残存部族,在咸兴卫猥琐发育。

    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世子孙,察罕还是有奋斗之心的。

    看着手中的文书,察罕道:“我们建功立业,重回帝都中枢的机会来了

    “侯爷,什么机会?”

    “天雷王要我部全力协助中央军,护卫中央军侧翼,帮助中央军彻底荡平整个朝鲜国内的叛军。”

    “并且天雷王还说,事成之后,调我入京。”

    察罕脸上挂着笑容。

    原本当初的许多淮西勋贵,在听到太子朱标病倒的消息的时候,都感受到自己要大祸临头了。

    如果不是方世玉回来,察罕也会被朱元璋以蓝玉谋反案,连坐杀了。

    这些昔日的朱标班底,虽然说许多人方世玉都没能接收过来,但却也没有发生过大的武将断层案件,真正有能力,有影响的武将勋贵,还是被方世玉尽可能拉扯在身边。

    这一次出征朝鲜,方世玉才知道察罕这号人,查阅籍贯,对察罕以往所做的事情也有了一定了解。

    方世玉甚至感觉,大明想要迅速统一草原,怕是还要用用察罕这个铁木真子孙的身份。

    更何况,大明的军队中,并不是没有蒙古籍贯的人入伍,甚至这些蒙古人,在军中还是尖子兵,能力相对超群,马术是大明人拍马也追不上的。

    至于眼下,还是应该给察罕一个能回京的理由。

    “侯爷,您要是回京了,族人们怎么办啊

    察罕微微点头,沉吟片刻道:“族人们先在这里留守,朝廷会任命新的千户领兵,不用挂牵,若是有人敢欺负我们族人,在京中,本候也饶不了他!”

    察罕目光坚毅,语气笃定,他已经做好了返回帝都,重回朝廷中枢的准备。

    建州卫总兵府,李景隆郁郁寡欢,这么好的建功立业的机会,他竟然要留在后方,调度军需供给。

    虽然看似一个重要的职位,但对于以武封爵的大明而言,这点功劳,真的不够看。

    更何况,朝鲜有多么弱,李景隆常驻辽东,怎么可能会不知道。

    望着苍穹烈日,徒呼奈何。

    这个时候,盛庸已经同徐钦,常继祖的中央军会合,辽东出动的将领并不多,毕竟全军加在一起,也不过五万出头的人数。

    常继祖道:“这次的作战目的非常简单,朝鲜的地形,武英殿也多有备份研究,山地颇多,并不利于骑兵展开冲锋作战。”

    “而朝鲜世代蒙受天朝教化,汉中,和宁,江陵,三座大城排在一条线上,将朝鲜的南北分开。”

    “想要消灭李芳干所部,我军就要发动强攻,现在是李芳干占据汉城,江陵,李芳远占据和宁,以南地区,所以这次中央军并没有骑兵赶来,绕后迂回,奔袭,就要靠辽东的女真骑兵和蒙古骑兵了。”

    常继祖作为三军主帅,当仁不让的率先开口说话。

    这套说辞和行军布阵的方针,自然不是常继祖和徐钦两个人想出来的。是整个七军都督府,无数勋贵彻夜不眠,盯着朝鲜地形,以我军长处,敌军软肋。

    做出了无数中遐想攻势,给出的最完美的答案。

    所以说,徐钦和常继祖来到朝鲜战场,真正的目的除了镀金之外,就只剩下见一见血,看看战场是什么样子的。

    这也是方世玉授意的,毕竟他身边都是老将,蓝玉还能活几年?也没个定数,常升和徐辉祖的年龄都不小了。

    也是时候该磨炼一下小一辈的,让他们见识战场的残酷,以后继承老子的爵位,更好的处理大明的军务。

    人和人真的是分三六九等的,有的人,他生下来,就是统治阶层,有的人生下来,就是被统治的。

    大明朝没有经历蓝玉案,没有经历靖难,没有朱允炆的乱政,整个大明的发展,欣欣向荣,这些二世祖,三世祖,自然非同比拟。

    盛庸躬身道:“山地作战,敢问将军,带来了多少虎蹲炮?炮弹可否足够,能否轰开汉城的大门!”

    盛庸躬身询问着,大明已经将人海战术和冷兵器砍杀战术抛弃了,现在的大明,打仗先看火器配备的是否足够。

    在极力减少伤亡的情况下,用无数的炮弹去轰击敌人内心深处的那一点点的心理防线,直至最终用炮火覆盖的方式轰碎之后。

    再以火铳枪冲锋缴械。

    徐钦道:“便携式虎蹲炮七百三十门,炮弹二十万发,后续炮弹,弹丸,会从海上直接在我军驻地沿岸卸货补充。朝廷驻直沽口海军,已经封锁了整个朝鲜沿海,无论我军推到哪里,都可以及时得到补充。”

    徐钦坦然道。

    在他看来,这场战争,真的不用打,也不知道皇帝为什么要以战争的方式,来解决朝鲜内部的问题。

    难道真的是因为遣使,李芳干和李芳远没有按照使者的意思,还政于李芳果?

    徐钦是徐辉祖的儿子,他知道的信息,远远超过了在场任何一个将校。

    “主子,我们的战争目标是什么?抢钱?抢粮?还是抢女人?或是直接占领整个朝鲜?”孟特穆点头哈腰的开口说着。

    徐钦和常继祖对视一眼,看着孟特穆道:“这人谁啊?开口闭口主子奴才的?”一脸茫然的看着盛庸。

    见状,盛庸连忙解释道:“徐参谋莫要见怪,汉人女真孟特穆,是朝廷册封的兴中卫千户。”

    徐钦闻言,似乎想起了什么,开口道:“当年在辽东造反,抢粮食的,就是他们吧?”

    盛庸刚要点头,孟特穆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