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两仪殿 (中) (第2/2页)
果才是不堪设想!老子当了四十年兵,从来没听过有军队给老百姓供粮的,这是亡国之策,亏相公们还想得出来!” 费大通也冷笑一声,道:“就是。当兵的吃不饱,谁给你卖命?到时候兵变,北疆,东海再有外寇入侵,是不是相公们领着文官去上阵杀敌啊?” 张达听不下去了,上前说道:“英国公,庆阳侯,何出此言!这是御前,两位也是朝中重臣,说话还是要谨慎些。丞相所言,只不过是最差情况。两位也当知晓,现在淮北,鲁南,甚至还有湖北都有乱贼趁机蛊惑百姓,造反作乱。内忧不除,何以平外患?” 朱能“呸”了一口道:“造反?我看是活腻歪了。某家自当安排,斩尽这些刁民反贼。”说着,朝至正皇帝“哐”的一声就跪了下去,道:“皇上无忧,如此跳梁小丑,某家这便提精兵十万,南下将这些乱臣贼子斩尽杀绝,顺便震慑宵小之徒,还陛下一个朗朗乾坤。” 至正皇帝面无表情地说道:“十万精兵?英国公啊,你刚才没听到丞相的话吗你还有军粮可以调集嘛?” 费大通眼珠子一转,跟着“扑通”一身跪了下来,“砰砰砰”就是三个响头,道:“副枢密所言的乃是边军卫所,这轮转调换,耗费巨大,而且难以短时间完成。不如由交由我禁军,禁军乃是军中精锐,五万,足以!” 朱能大怒,直起身子大喝道:“费大通,你懂不懂规矩?禁军乃是戍卫京畿,保护皇宫的部队,岂能随意调动。再说了,就你们这一帮子没出过京城的老爷兵,能干点啥?别在这里添乱了!” 费大通不乐意了,道:“英国公,您这话说的可就过分了啊。禁军二十四卫,可都是边军卫所抽调的精兵悍将,便是英国公您自己,可也在金吾卫做过一任指挥使,有这么说自己的吗?这几年,托皇上洪福,天下承平,禁军一直没离开过京城。如今东南有乱,禁军出击,既能省些钱粮,又能锻炼轮换,岂不两全其美?” 朱能还要大骂,就听得至正皇帝冷冷地声音传来,“费大通,你还好意思说天下承平。朕还没老糊涂到不顾百姓死活,硬要往自己脸上贴金。” 费大通赶忙连道不敢。张达看了一眼谢伯温,对这位老前辈佩服的五体投地。八里庄刺客,北元使者,赈灾缺粮,各地叛乱,件件都是大事,却被他轻描淡写地串在了一起,声东击西,以退为进,祸水东引,各种手段一环套一环,把两位朝廷大将耍的浑然不知,团团乱转,最后完全纳入了他的话题。甚至他怕是连皇上的反应都算到了。 想到这里,张达不由有些不寒而栗。这位帝师果然不亏是朝中第一人。他小心翼翼地开口道:“天下之事,繁多复杂;有急有缓,有轻有重。然治大国如烹小鲜,总是要按规矩来,一样样处理。东南暴民,癣疥之疾;或是粮到,或是兵至,自然乱除。京城乃是腹心,若不平则天下乱。况且此事涉及宫中,军中。甚至还有北元。” “哦,平章大人,此事怎讲?怎么还和北元扯上关联了?”朱能皱了皱眉,第一个问道。 “启禀陛下,”张达恭敬地向至正皇帝躬身一礼,然后说道:“刚才诸位大人都在说刺客一方面的事情,臣却看到了另外一面,或者说一个人。” “哦?张爱卿有何见解” “陛下,这奏章里还提及到了一位少年人,正是这位少年人诛杀了念师,狙住了刺客,方才没有酿出大祸。” “哦?费大通。”至正皇帝有点兴趣了,看向了费大通。 “是,陛下。”费大通回答道,“臣跟在场的千牛卫核实过了,此人正好因意外赶到现场,如入无人之境,先诛杀两位地破刺客,然后一剑诛杀念师。” “一剑?”朱能问。 “一剑!”费大通答。 “十八?” “十八!” 殿中一时沉默,至正皇帝下意识地回头看了下身后不远处的王公公,王公公低眉顺目,像是一个雕像般一点动静都没有地一直站立在殿上。见皇帝回头,王公公略微躬身,脸上却没有任何变化。至正皇帝自嘲般地轻轻摇了摇头,笑道:“京中何时有了如此的年轻高手?还是说哪家的天下行走进了京城?不过,张爱卿,就算有年轻人冒出来,又和北元有什么关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