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九章 调味 (第1/1页)
,山上种田那些年 何谓散丹?不同于铅汞,这是一条远谈不上大众的路。 陈屿翻看书册,封皮不算古旧,想来要么是新作,要么被人誊抄过。 果然,就听尤可为说道:“哈哈哈,料想道长对这本丹书会感兴趣。” 早先,这是他从五湖以南某个半隐世的道观中得来,用竹简刻写。好在字迹清晰,虽然那方道观中的观主也说不清来历和出处,但在一番研求后,尤可为还是推导了七七八八,将整部丹书誊抄拓印。 “看书上记载,应是大康之后,殷商之时所成,其人自号风云子,此本卷册所载皆为寻道炼丹之法。” 话虽如此,但陈屿发现上面的丹很不一样,几乎没有提及铅汞,反而有不少药理涉及,虽说古时与今时之称为或有一些差异,但以书册上占比极多的药识,说是医书其实亦不为过。 “殷商?” 听到尤可为的话,他心头浮现相关。 此殷商与上辈子的殷商迥异,在脚下这片大地,八百年前曾有一王朝,名号大殷,开国者便是商氏。 合而称之是为殷商,又或商殷。距离如今说近不近,说远不远。那时候道门已经兴起,而道学更是要往前数百年。若一味按着道经上所言,天地初开时便有亘古道论,当然那完全信不得。 不过大殷确实是道门显盛的时代。 “八百年,这竹简又是如何存下?难道真有神异?古卷天书?” “原本老夫同样惊奇不已,以寻常竹料的质地,纵使有各般方法都难以将之保全到这种程度。” 尤可为笑道,原来,他得到的那份竹简亦是某位道门前贤摘抄整理所成。 甚至不是一位,八百余年间,天下朝代更迭不断,被誉为道学盛世的大殷同样分崩离析。 “许是旁人又有抄录,辗转流落数十年左右,最后被老夫在道观角落发现。” 陈屿点头,觉得应是如此,上一世虽然常常有古竹简出土,但那些也都残破不全,饶是有远超当前的技术支撑,复原都十分困难。 而这份竹简保存如此完好,想来年岁不会太久。 接着,两人又就《风朴散丹》谈论许久,各有所得。 陈屿在药理方面远比不得尤可为,但同样,在道学经理上对方这个一知半解的门外汉更是不如他这个半吊子。 毕竟是一本丹书,里面一些道学词句旁人听来可能偏僻深奥。 陈屿也读得吃力,不过比尤可为要好不少。 “上面记载有十一种丹方,不过有五种药材种类不明,不清楚是已经绝迹还是注录错误。” 合上书册,就听到尤可为叹息。之所以当初他要抄录这本丹书,一来所记丹丸不含毒物铅汞,二来上面有不少丹方都针对如痢疾、红舌病、烂眼症等病症,虽然冠以种种道学之词,但刨根究底便是这些困扰了不少疾医的病症。 后来尤可为试着配了几副,确实有效果,在某次还派上了大用。 可惜的是上面的丹方不少都用了太多道学理论,云里雾里,研求起来让人头痛不已。 不过药方没错,至少部分已经得到了证实,然而其余的或是残缺、或是不晓得药材配料,用之不上。 “有几种药材贫道似乎在道经上有看见过。若是以后翻找到,再托寄给居士一份便是。” 陈屿说到,这话不假,道士写的书有时候就是如此,明明同一种东西,在道门经理上又有其它释意,名称便会变更。 尤可为也是如此想的,其实有几个方子也是道门朋友帮助下才得以复原。 丹书不止一份,送予陈屿便是结个善缘。 “到时候托到华阴县回春堂便可。” 尤可为笑呵呵捻抚长须,留了地方。 陈屿默默记下,托寄尚早,得找个会去华阴的人才行,商队也可。 实际上若是在大赵时候,这种事便可直接假托官府驿站来办,至多再费一餐酒水钱。 省心又便捷。 之后,又聊了南北诸情、闲人逸事。 “居士,就此别过。” 陈屿离开村庄,尤可为还要再观察一段时间,以防那位刘大姐病情复发。 虽持武力,却有仁心。 一番简单交谈,两人互相约好了再见时日。 “等去了五湖,定要带道长到百里花见见那绵绵花海。” “贫道在这里先记下了,到时可得劳烦居士费神。” “哈哈哈,合该如此!” …… 青台山,云鹤观。 傍晚时,拖着大包小包,陈屿慢步拾级而上。 桃树下,一头栗红小鹿半卧在地,嘴边耷拉着半截粉嫩花瓣。 他神情一愣,望向桃树后左看右看了好一阵,这才松了口气。再一瞧地上,干干净净,不似早先那样落英缤纷。 呦~ “地上的都吃,你这厮……” 有些好笑,陈屿揉了揉对方脑门,来到一旁另一棵桃树处摘了一朵递到小鹿嘴边,对方却是嗅了嗅后别过头去,毫不理会。 摇着头,他顺手扔到自己嘴中。 有点苦涩,但远不如鹿身旁的那棵。 “灵机起效果了。” 然而这头鹿还是傻傻守在树下,对其它的桃树不问不顾。 “也好。”陈屿觉得这是好事,他可以提前将这几棵投放了灵机的桃树用木栏围护起来,省的对方破坏。 还得再养养。 他想到,此世的桃花开得很晚,桃子也会稍迟一些,估计要等到八九月时候才能成熟。 绕开时常跑来混吃混喝的馋嘴鹿,陈屿提好从县城里采买来的各式货物,推开院门后放在石桌上。 “油盐酱醋……” 这些都买了一些,除了酱料和盐外都不算贵,拿出来放到灶房去。 又拿出一捆油皮纸,里面包着面条。 不如上一世见到的干燥,稍显润,保存不了多久。 接着,还有一些姜块、一壶果酒、一包陈醋腌梅。 都是调味用,尤其醋梅,那是去年时节的,如今虽已经有了梅子,但还青涩无比,远不如手中这包。 路上陈屿已经尝了一粒,酸爽之余甜如蜜,更有馥郁果香,可谓调味佳品。 便是当零嘴也很不错。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