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章 面圣 (第2/2页)
脸上满是怨气,“我mama被他害死了!他们全都要死!” 数月来萧刻第一次开口,却朝着身边三人,尤其是新帝发威,久不发声,听着干涩喑哑。急火上头,他又忘记沈欢叮嘱,直起身视线与新帝交集。 沈欢有意阻止,余光见到新帝手指悄悄一点,伸到一半的手缩了回去。 新帝疑惑,与他对视,有意引他说话:“萧望是你生身父亲,古有云‘百善孝为先’,你父亲、哥哥惨死,你就不愿为他们报仇雪恨么?” “哪里是什么父子亲兄?我与他们素不相识,就算是真,萧望弃我母子不顾,于我有何恩情?mama为他所连累,我恨他不及,怎会为他出头?” 言及此,萧刻低头用力一磕,大声道:“求陛下为我mama主持公道!” 殿内骤然一静,随即三人忍俊不禁。萧刻面红耳赤,杨和朗笑,大力拍他后脑,道:“你当这里是衙门么?要说公道,天底下最没公道的地方就是这里。” “杨和!”新帝恼他。 杨和便止了笑,又对萧刻道:“小兄弟,要什么样的公道,只在你自己,只有自己讨的才最公道,你说是也不是?” 闻言萧刻怅然若失。 新帝道:“罢了,杨和,你带他到你府上将养几日,再关进天牢,恐怕下次他连话都说不出了。” 杨和便带萧刻告退。 杨和萧刻一走,殿内只剩二人。沈欢犹犹豫豫,新帝便道:“有话但说无妨,你起身吧。” 沈欢依从,跟在新帝身后,道:“陛下,那个萧刻虽是萧望之子,却从小跟在他母亲身边,一无习武,二无学书,家中经商,他也不曾沾手,可见是个脓包,今日一见,果真如此。陛下要人,何必真是萧刻本人,只消找个年纪相仿又听话的换上,谁又认得出?” 新帝不以为然:“你们消磨他五个月,也不见他出甚么问题,可见他是有些勇毅在的。这样的人学武学文怎不厉害?况‘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咱们作假,就有人揭假,不是真的,怎能长远?” 沈欢只得道:“陛下说的是。” 见他不服,新帝淡淡一笑,道:“等他从杨和府上回来,你再看他,或许就改了主意。”又问,“你们说那日赶到时,萧家已有人先得一步,又说看不出来人底细,这些天过去,有魔教新消息么?” 沈欢道:“已派人前往昆仑,但昆仑距离京都实在遥远,又人地不熟,暂未有消息传来。” 新帝哼笑,瞪他一眼,沈欢跪下。 “天明六年,朕尚在襁褓,跟随父皇母后及一干大臣家眷从西京迁往东京,至垧地遭遇魔教贼子伏击,若不是恩师相救,朕今焉在?十七年过去,不说魔教未除,连消息也传不出?父皇设清拱卫,你们就是这么报答天恩的?” “陛下,”沈欢心下一凉,冷汗涔涔,“从昆仑到东京,传递消息原不是难事,只是自从两年前魔教换成卓玉然做教主后,教内洗换一新,昆仑宫非卓玉然准允不得进出,这才难以互通。” “你怕甚么。”新帝关切道,令他起身,“卓玉然之事朕不是不知,他行事果决小心,狠辣专断,你们难以对付,故而需要帮手,这就是萧刻的用处。” 言罢,新帝站立,背负双手,道:“自开国至今已有四代,朝廷岁入一年不如一年。魔教自不必说,武林盟中的这些个门派,哪个不是门庭若市、方兴未艾?自称匡扶正义,所作所为,无不损害国体。” 沈欢不敢多言,他出身草莽,此间情状清楚不过。聚众闹事、打家劫舍这些宵小行径暂且不提,欺凌百姓、打杀官员常有发生,乃至藐视国法、拒交国税,同匪徒贼窝有何区别?一地方之长,非官非王,唯认武林盟。仗武压人,屡屡犯禁,以门派之威,包庇彼此,官不敢缉,民不敢反,愈发严重,积弊难消。无怪圣上除之心切。 至于税务之说,由来已久。前朝蒙蔽,以武治国,免除武林门派一切税项,乃至地方官府、乡绅与这些武林人士沆瀣一气,兼并土地,挂名欺官,百姓以投靠草寇为生。 今虽不至于此,也不见得形势陡变,太祖规定门派三十税一,比起百姓十五税一已有宽待,但这些莽夫过惯耀武扬威的日子,怎会听从朝廷安排?只管推脱不认,或少缴拒缴,端得无赖可恨。 沈欢从前也不认同朝廷,自认大丈夫无拘无束,只天地父母可管,但已入朝为官,想法自然不同。这些门派弟子众多,既不从军也不从仕,更不下地耕田,经商行恶于市,于国有误,于民无益,上下不直。若要长治久安,只得狠下重手。 思及此,沈欢道:“十月二十四日,众门派欲聚先师谷,商议对抗魔教事宜,属下们皆以为,此乃剿灭武林盟之难得机遇,应以重兵除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