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在红楼_第一百五十三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五十三章 荣国府元宵开夜宴 (第1/2页)

    元旦,大明宫。

    如果说贾瑞觉得自己的这个年过得好累,那永康帝的元旦简直是地狱模式了。

    子正时刻(凌晨十二点)便在太和殿明窗前的御案上点燃玉烛,将屠苏酒注满金瓯永固杯,拿起“万年枝”笔,在黄笺纸上用朱笔写下新年的第一句吉祥语:永康五年元旦,宜入新年,万事如意。然后再用墨笔写上:三阳启泰,万象更新;和气致祥,丰年为瑞。

    举行完元旦开笔仪式后又要依次驾临养心殿佛堂,拜佛。驾临奉先殿,拜先人。驾临东庑祀孔处,拜孔子。驾临西庑药王处,拜药王。而后去宁寿宫给太上皇和皇太后拜贺新年……

    一通忙活下来已是卯初(早上五点),这时,准备在太和殿参加元旦朝贺的王公大臣们已经开始在午门外等候,这是一年中最为隆重的三大节朝贺大典(另外两个是万寿和冬至),一般要在天将明时在太和殿举行。

    卯正(六点),午门钟鼓大奏,皇帝由内廷乘舆至中和殿。内大臣、侍卫、内阁翰林、詹事府、礼部、都察院等官员向皇帝行庆贺礼。

    一日下来永康帝也是乏累不堪了。

    “万岁爷,在哪里用晚膳?”夏守忠小心问道。

    永康帝长出一口气:“凤藻宫。”

    “是!”夏守忠忙命小太监去给元春传信准备接驾。

    这段时间永康帝可是独宠贾尚书,每逢累了或者烦躁的时候都喜欢去凤藻宫听元春唱上一支新曲。

    摆驾凤藻宫,元春迎驾,永康帝同元春一起进膳完毕,见元春有些强颜欢笑之意,也不急着让她唱歌,而是问道:“爱妃今日可是心情不佳?”

    元春忙道不敢,永康帝又追问才说道:“今日是初一,乃是臣妾的生辰。俗语讲儿的生日娘的难日,臣妾有些思念家中爹娘了,还请皇上赎罪。”

    永康帝听了释然道:“原来你生在大年初一,难怪闺名叫做元春。你入宫多年,思念父母亲人本是人之常情,何罪之有?

    只是上有祖制,下有规矩,朕不能放你出宫省亲。不如你可写一封家书,让内监送到你家里,也可聊表思亲之意了。”

    乾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祸乱朝纲,对后宫嫔妃管理的相当严格,别说同家人见面,连书信往来都是不能的,此时永康帝允许元春写家书给家里可以说是天大的恩典了。

    元春忙含泪跪拜谢恩,永康帝亲手扶起来拉着她在身旁坐了,说道:“正月二十乃是太后她老人家的万寿,朕想让你去给皇后献唱一曲,你可有适合的曲目么?”

    元春一下子就想起了贾瑞写给他的那曲《烛光里的母亲》,又想起贾瑞的嘱托,要在要紧时候才唱,如今永康帝要自己去给皇太后唱,算不算要紧时候?

    “回陛下,臣妾因思念家母,写了一首新曲,却不知是否适合唱给太后她老人家听。”

    永康帝听了不禁来了兴趣:“哦?原来爱妃自己也能写么?先唱一遍来给朕听听!”

    对于剽窃贾瑞作品这种事元春还是有些心虚的,可想想贾瑞的嘱托也只能点头道:“是。”

    早有抱琴取来琵琶,元春调了调音色,便抚琴唱到:“mama,我想对您说话,到嘴边又咽下;mama,我想对您笑……”

    宁荣两府里也是热热闹闹的过大年,初一五鼓,贾母等人按品上妆,摆全副执事进宫朝贺祝千秋。

    领宴回来,又至宁府祭过列祖,方回来。受礼毕,便换衣歇息。所有贺节来的亲友,贾母一概不会,只和薛姨妈以贾瑞的奶奶牛氏及几个老妯娌说话随便,或和宝玉宝钗等姐妹赶围棋摸牌作戏。

    蓉府这边王夫人和凤姐天天忙着请人吃年酒,宁府那边厅上和院内皆是戏酒,亲友络绎不绝。

    一连忙了七八天,才完了,早又元宵将近。宁荣二府皆张灯结彩。十一日是贾赦请贾母等,次日贾瑞又请贾母。王夫人和凤姐儿也连日被人请去吃年酒,不能胜记。

    贾瑞更是不得闲,因都知道了他如今是宁府之长,又是皇上金口谕旨的,宁府的老相交同一些平日里不大走动的人也都来巴结,搞得贾瑞不胜其烦。

    好在贾瑞有重孝在身,今年春节不能出门做客,倒是省去了大把麻烦,又有尤氏可卿两个帮忙料理,细细的给贾瑞讲哪家有哪些人,是什么关系,并且帮着打点回礼,倒也应付过去了。

    至十五这一天,贾母便命晚上在大花厅上摆几席酒,定一班小戏,满挂各色花灯,带领荣宁二府各子侄孙男孙媳等家宴。

    到下午时分,没想到就有六宫都太监夏守忠来了,荣府众人忙迎出去,夏守忠笑道:“不敢劳烦赦老爷政老爷,咱家这次来并非是有旨意,不过是奉命替贾尚书送一封家书的。”

    贾政等听了都是诧异,国朝哪儿来的这种规矩?不是都明令禁止宫中之人往外头传递信息么?

    接了书信,夏守忠也不久留,吃了杯茶拿了红包就去了,贾政忙到后宅禀明了贾母才敢将信拆了。

    “外祖母、父亲母亲大人金安:女不孝,入宫五年不能在膝下孝敬。进圣仁孝无双,体恤女儿思亲之苦,特准写家书一封……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