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18.维纳城堡⑶ (第2/2页)
样,王权就不能无限膨胀。我们一面改革,一面探索道路。” 宝其思捉:“计划很稳健,我是赞成的。”沃格非拉:“这不是你我的私利,大家都有一份子,何必要考虑得失?”宝其思捉:“关押在这里的人怎么办?”沃格非拉:“既然你要问我,我就发表一下看法。他们都是被遗弃在这里的,留在这里就是等死,带上他们。”宝其思捉:“城址选在哪里?”沃格非拉:“我考虑了很长时间,地点都存在隐患,不如到北太平洋看看。”宝其思捉:“好,现在就动身吗?”沃格非拉:“立即。” 杰亚迪西带上海参回末立城堡交差,秘密地为宝其思捉传递情报。他俩在为海底人谋划一条路,用最小的伤害,去完成最伟大的社会变革。并根据直觉和理性,提出大胆的设想,让改变尽可能微小,以求达到最理想的效果。他们做着最佳的判断和选择,显然是没有更合适的办法;把关押的人员解救出来,移民北太平洋的计划开始了。他们选择秘密航线,超出理想航路的三分之二。舰队沿着非洲大陆东部海域向南极前进,横穿极地海域进入南太平洋,过赤道到达北太平洋,是一条U型线路。 舰队极其壮观,他俩分乘首尾两艘。宝其思捉:“下面是一座火山,一个阔大的喷火口吐出硫磺火石的急流,四散为火的瀑布,都在海水里面,非常奇异的景象。”沃格非拉:“知道了,你的联想很丰富,那是很久的事情了。喷发之初,火石奔流的本身就有白热化的能力,发出白色的火,跟海水接触便汽化了。我们还是规避掉这一段儿,多走些路也无所谓。”宝其思捉:“好的,相信这个结论。” 这个行程不确定,但只有一条路,就是信念不会动摇。那么,有一个坚定的支持者,也是快乐的源泉,他们成为生死相依的朋友。这是不常走的路线,多少带有一些盲目性;既然这样了,每个细节都会计划好,照顾好。沃格非拉看着太平洋海底地图:“北太平洋的海底地形可分为大陆地缘带、大洋中脊、海底山脉、大洋盆地等几个巨大地形构造单元。太平洋中脊是洋底突出的地形结构,位置位于大洋中部。中部分布着海底山脉,是太平洋洋底最雄伟的地形之一。” 宝其思捉回答:“我看到了,还是当初的样子。”沃格非拉:“这个地貌在我的印象里很久了,一闭上眼睛就能够想起来,城市的地址想选在哪里?”宝其思捉在屏幕上点了一下位置,“东经171°,北纬38°”。沃格非拉点点头:“这里呈U型海山,洋中是海台,西北有开阔的出口,是很好的地址,深表赞成。”宝其思捉,“我们经过坎丁城堡,用不用到那里看看。”沃格非拉:“不用了,现在还没有成形,以后再说。” 在潜舰加速的过程中,坚信选择是正确的;意识告诉宝其思捉,这绝不是一般的旅途,这个决定,承载着许多的希望,过了赤道,海底世界被舰队的强光照射得没有阴暗之处,每条潜舰的周围都笼罩在柔和而不扩散的光芒中;光线在原始的岩石上扫过,那些大石堆中空出来的深邃岩洞,形成壮丽的风景。沿着边际的山脉,从潜舰里望出去,一道道如同有波纹的线条,粗旷而广博。潜舰的下面,是平滑、黝黑、没有斑点的岩石,牢固地形成几十平方千米的海台,这是绝佳的地基。 沃格非拉有些激动:“三面高山,中间海台,太好了!”宝其思捉:“就是这里。”大家从潜舰里出来观看新地址,都赞不绝口。沃格非拉伸手摸摸海台的岩石说:“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略小。”宝其思捉:“海山底部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总体呈从东南到西北方向逐渐减小的趋势,海山同它的下洋壳密度可以是不同的,地震波速度结构也告诉我们,洋壳具有分层密度结构,因此不会改变洋底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的变化趋势。洋底地壳热量的增加,会随海山加载时岩石圈年龄增大而增大。 超级海隆活动使得岩石圈热年龄减小,降低了它的力学强度,而断裂带可能对这里的海山分布形态有重要影响。大规模的热活动,减小了岩石圈的热年龄,使得它的强度减弱了。在分布广泛断裂带上,相对来说是稳定的;这些断裂带对海底的改造作用,不仅影响了本地区海山分布形态,同时也会降低岩石圈的强度。在这个地域,自西向东,岩石圈有效弹性厚度逐渐减小,这与岩石圈年龄呈减小的趋势相符。” 沃格非拉:“我很羡慕,你研究的比较深入。”宝其思捉:“地址选好了,我得向你要东西了。”沃格非拉;“全力支持。”宝其思捉:“首先,各类技术人员要联合起来设计、规划城市图纸,要有现代理念,多层次构思;其次,需要各类型潜舰,我需要一个大舰队;再次,索拉城堡也可以移来一些居民,让杰亚迪西从末立城堡动员一些,坎丁城堡以后再说。” 觉得宝其思捉的考虑还比较周到,也比较稳健可行。沃格非拉:“人员和设备会逐步添置齐全,不影响这里的建设进度。我想起一件事,城堡名字?谁做第一世女王?”宝其思捉想了下说:“维拉城堡,女王让石特卓来做,这算不算我有私心?”沃格非拉:“赞成,大家不会想其它的。为海洋播育生命,为海底人世界全面复苏而扮演好应有的角色。”宝其思捉:“为促使海底人类能够长久存在,我们都要勇于当先。”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