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2.太极宇宙⑶ (第1/2页)
量子纠缠的存在,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这给‘意识是物质的一个基本特性’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证据,其意义非同寻常。太极哲学世界观和西方唯物世界观非常不同。我们传统的哲学、科学、医学等等都是整体观,体现‘天人合一’。 在微观粒子中就存在着意识,宇宙中万事万物既有物质的一面,同时也有精神(意识)的一面。量子纠缠可能就是微观粒子具有意识的证据。那种唯物论或者唯心论都是一种以倾斜的角度看世界的。那么,宇宙是否有意志?在哲学范围内,唯物和唯心两派谁也说服不了谁。唯物主义就认定宇宙是物,物外无它,宇宙物质产生物质;宇宙中的物性有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双重合一的存在。” 廖大伟:“唯物和唯心都太绝对了,【太极】才是真理。【太极】,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名词了。伏羲、女娲皇都‘昆仑山’。伏羲画卦,一画开天。阴阳互动,变动不居。”米棣:“我们生活在三维空间,四维时空。作为我们,无法选择如何诞生于世;如果提前了解了你所要面对的人生,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廖大伟:“我们无法选择出生,我们曾经存在,我们又将消亡;世界就这样荒谬、简单,你懂,或者,你不懂。而我们的世界,完全是物质的吗? 不,我们认为是物质的是因为我们所能看到的,而我们看不到的呢?它不存在吗?作为三维空间生物,我们的感官世界,IOsystem,就是输入输出系统,非常有限,就这五个感官功能;我们对外在接触的,除了这些之外还有一叫个意念,也叫意识。所以我们人类其实能力确实有限,感官有限,所以我们的知识必然是有限的。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是按照自己的设定进行诡辩,上古伏羲创建的先天八卦与中国阴阳学说,代表华夏族最早的宇宙观。” 史前,对于我们来说,那是一片朦胧的土地,一派神秘的时空。那里的天空该是何等的星光闪烁?广袤的旷野上会是哪般的炊烟烽火?那时的先人在进行怎样的刀耕火种? 相传太昊伏羲立都陈州城(公元前7724年—公元前5008年),纪年为罗奉元年,以青龙为图腾。借着观看日月星宿的分布,伏羲俯瞰地球的自然环境;通过仔细观察和认真思索,终于在宇宙的千变万化中,找到了大自然的规律,和一种代表自然的力量。但是在那个没有文字的远古时代,伏羲看到这一切一切之后,他就想,我用什么来表示这个宇宙自然的力量?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就是一阴一阳的变动,一画开天,创造出了代表阴阳的符号。又根据阴阳合一,阴阳相对,阴阳互动的变化,创造出了八卦。先天八卦,只是个图形符号。伏羲很难得看到宇宙万物都在变,他会悟到有一个不变的东西,那就叫做规律。圆道周流,循环往复,中国人这些观念老早就有了。后天八卦,周文王所作,变为八八六十四卦,也是《易经》形成的基础。《易经》一书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春秋时期,孔子主张什么事情都要正名,先把名定好了,然后名正就言顺,名不正就言不顺。他取名字是很谨慎的,什么叫太极?‘太’是两个字,一个叫做‘大’,那一点就代表‘小’;所以太极告诉我们,大极了而且又小极了。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孔子非常了解伏羲,所以叫做‘太极’。 自从孔子把它定名为太极以后,2500年以来没有人改动它。‘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就是,一生分二,二可合一。阴阳鱼太极图源于道教,并长期在道教界内部流传。太极是道家哲学概念,这一概念影响了儒学、道教等中华文化流派。 太极图实际上就是一个抽象的、凝练的宇宙万物生成图。浑圆一体的图形图案可视作混元宇宙和谐的象征,宇宙内部被阴阳双鱼切割成对立的阴阳两极,阴阳两极间柔顺通常的大S曲线昭示着两极间无时不有的变化与无时不在的交(合)。阴阳是太极变化而成的,阴阳离不开太极,太极也离不开阴阳;阴中有阳,阳中有阴,阳极了就成阴,阴极了就成阳,不停地在变化。生动活泼、栩栩如生的双鱼追逐图形,昭示着宇宙万事万物都处于永恒的运动之中,生生不息的运动观。太极图是中国古代人民概括阴阳易理,探讨宇宙人生变化发展规律的图示。 太极图看起来非常简单,一个圆圈,一个S曲线,两个圆点。构成简单明了的两条黑白鱼图形,这是十分杰出的构图,简洁、平衡、对称、协调,具体而又抽象。在简洁抽象的背后,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和意味。太极图是中国古人设计智慧的结晶,被西方学者贡布里希誉为‘一幅完美无缺的图案。’以简易的图形,表现了一个庞大、深奥、丰富的哲学体系,彰显了中华古人领悟宇宙自然变化之道的非凡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