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沙成塔,集腋成裘_71、【情感随笔】今晚,我找到母亲找了一生的三枚抗大纪念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1、【情感随笔】今晚,我找到母亲找了一生的三枚抗大纪念章 (第2/3页)

  这番话说完后,下面立刻响起了一片掌声。

    其实,这也是我军长期以来的一个真实写照,论武器装备,我们不如对手;论后勤补给,我们也不如对手,但是,我们有无数才华横溢、艰苦奋斗的革命家,确保了我军历经无数艰难困苦都始终屹立不倒,并逐渐发展壮大,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胜利。

    (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和党建读物出版社提供内容)

    ——————————

    小资料:

    1938年4月16日,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至12月陆续毕业。此时,华北地区以国民党为主体的正面战场,损失很大,伤亡惨重,在抗日战争全局中退居次要地位;而以共产党为主体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得到较大发展,开辟了广大的敌后抗日战场,开始进入主导地位。

    在中华民族的危急关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在华北、长江南北等地展开了更加广泛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创建了许多抗日根据地,并牵制着日军向中原及大西南的进攻,有力地支援了国民党军队正面战场作战,从而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的威望。

    随着中国共产党的威望日益提高,位于大西北的抗大像磁铁一样吸引着广大爱国青年和一些知名人士及华侨。他们以“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投笔从戎,通过各种渠道,冲破阻力,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涌向延安,奔赴抗大,寻求抗日救国之真理。

    抗大第四期正式开学后,由于来延安的青年学生人数猛增,这一期学员达到5000多人,几乎是前几期学员人数的总和。这是抗大历史上学员人数最多的一期,也是知识分子比例最高的一期。教员对这些知识青年非常重视,亲自担任抗大教育委员会主席。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从西安徒步来到延安的。他们当中有参加过“一二·九”运动的平津地区及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的大中学生,有知名的文艺界人士,如郑律成、贺绿汀、欧阳山尊、莫耶、史若虚、张平、颜一烟等;有来自世界各地的64名华侨青年;有国民党军队将领的子弟,如国民党元老黄兴之子黄鼐、冯玉祥侄孙冯文华,国民党第七集团军总司令傅作义之弟傅作良等。

    第四期开学前后每天要接纳几十名甚至上百名外来知识分子和各界人士,的确是抗大的“黄金时期”。教员兴奋地为第四期开学题词:“学好本领,好上前线去。”并指示抗大把为抗日前线培养知识青年干部,作为这一期的中心任务。

    抗大第四期共招收学员5562人,先后共编为8个大队43个队。其中训练八路军、新四军和国民党统治区(以下简称国统区)、沦陷区地下党派来的干部907人,编为7个队;男知识青年4001人,编为31个队;女知识青年654人,编为5个队。全校知识青年学员共计4655人,占在校学员总数的83%。

    由于这一期学员人数一下子增加到第三期的4倍多,抗大校舍根本容纳不下,只好采取分散办学的方式,除第二大队、第三大队、第四大队、第八大队驻延安附近外,第一大队驻瓦窑堡,第五大队驻庆阳镇,第六大队驻洛川县,第七大队驻蟠龙镇。

    第四期校部领导人是:罗瑞卿任副校长,张际春任政治部主任,许光达任教育长,陈伯钧任训练部部长,欧阳毅任秘书长,周文龙任校务部部长,许世友任校务部副部长。

    由于第四期女学员增至600多人,为便于管理,将其编为第八大队。党中央对女知识分子到抗大学习特别关心和重视,教员等中央领导同志亲自参加第八大队的开学典礼。教员深切地指出:全民族所有的人,不分男女老幼都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压迫,尤其是我们妇女同胞所受的压迫尤甚;我们反对一切加于妇女的压迫,尤其仇恨日本帝国主义对于妇女的侮辱。我们抗日,不仅为求得民族平等,而且要在抗日战争中求得中国妇女的地位平等。

    教员代表党中央的讲话,不仅对女生大队,也对全中国广大妇女提出了殷切期望,使女生大队的学员们受到极大的鼓舞。

    由于抗大的猛烈发展与扩大,抗大的教职员队伍远远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面对这一新情况,抗大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强有力的措施,抽调部分在职干部和教员成立教员训练班、政治干部训练班、区队长训练班和参谋训练班。

    这些从红军干部和知识青年学员中选拔出来的优秀分子,经过短期训练,迅速充实到教员队伍和机关干部的行列。经过努力,全校教职员很快从第三期的300多人猛增至1386人,基本满足了第四期教学工作的需求。

    面对抗大这一兴旺发达的可喜局面,罗瑞卿副校长兴奋地说:“抗大抗大,越抗越大。”

    党中央非常关注抗大教员队伍建设,中央领导同志经常与抗大教员谈心,问寒问暖,征求意见。教员经常深入到教职工中做思想工作。1938年10月,政治教育科长杨兰史不幸病逝,教员亲自参加他的追悼会,并号召大家下定决心,做一辈子教员,死在延安,埋在清凉山。

    为提高教员和学员的组织指挥能力,抗大于7月间举行了有1400多人参加的军事演习。历时7天的演练,使学员开阔了眼界,初步掌握了组织演习的基本要领,同时也提高了组织指挥能力。

    9月,抗大组织参观团,在军事教育科科长王智涛带领下,先后到达晋西北、晋察冀八路军部队参观见学,一边向前线部队指战员取经,一边帮助部队总结战斗经验教训,编写战例,并在此基础上,编写了一份《战术学》教材,深受学员和部队指战员的欢迎。

    第四期开学时,知识青年学员中仅有530名共产党员,占4655名知识青年学员的11%;到毕业之际,知识青年学员中有3304名共产党员,约占知识青年总数的70%。第四期之所以是抗大创办以来最辉煌的时期,就是将4000多名知识青年教育培养成为坚强的抗日军政骨干。

    下面是抗大第四期学员名单,可能不完整,请知情者补充。

    周雪林、于瑞英、丁松雪、谈杰、焦敏之、徐元冬、谢文(女)、左文(女)、刘也凡、杨拯民、李君彦、周静舒(女)、高向明(女)、张衍、于丁(束熔铸)、宋振庭、刘明夫、朱声凱、沙家英(女)、蔡德琪(女)、叶藜(女)、刘晓(女)、王清(女)、赵云菲、曲竞济、林真、傅涯(女)、张文、薛云(女、谢文的meimei薛恒云)、罗健(女)、罗彦、晕维(陈丽珍)、陈淑荣、陈慕华(女)、常纪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