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零一章 绝望  (第2/2页)
还是想再告诉王少跃一些事情的,结果当辛有物看着王少跃那一脸凌乱的样子的时候,辛有物决定暂时还是先不和他讲这些事情好了。他感觉虽然他问王少跃是不是累的时候王少跃笑得很正常,但是王少跃的样子看起来真的是很不正常。而且有一种处在崩溃之前的状态了。    这种笑容说不定就是崩溃到不行的笑容,所辛有物和蔼地让王少跃坐在那里歇息一会,如果觉得可以的话,可以写出两首诗的。而且最好是有关雪的诗句,因为最近这几日长安城下的雪确实是不少的。    王少跃坐在那里虽然思绪有些凌乱,但是却还是写下了两首诗,辛有物看了,两首写得都很不错,但是有一首虽然是    虽然是写雪的却也离不开梅花,“”梅雪争春未肯降,sao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这首诗也是不错的,尤其是那句“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更是其中的点睛之笔。    至于王少跃写得第二首有关雪的诗,辛有物看完后,竟然有一种头皮发麻的感觉,这一首诗是这样的“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    这首诗虽然听起来很质朴,但是却让辛有物有一种想要感叹的意味。这一首诗,全文没有提及一句有关雪的描写,但是却没有离开雪,尤其是那一句“尽道丰年瑞,丰年事若何”,描写出来了所谓农家谚语“大雪瑞丰年”中的雪的祥瑞意味。    但是那下面那句“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就是像一句当头棒喝一般,给辛有物一记迎头重击。    即使是他,也会喜欢在下大雪的时候说出来一句“大雪兆丰年啊”,因为所有的文人都喜欢说“大雪兆丰年”。辛有物或许在一些事情方面上不同于那些文人,但是在骨子里却和那些文人没有什么两样。    辛有物看着王少跃的那句“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陷入了自己的沉思。他开始思考这其中的意味。过了好一会,辛有物才缓缓地说道:“少跃,你可知道我最喜欢哪两句啊?”    王少跃说道:“学生觉得一般人会喜欢那句‘梅虽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但是辛师却不是一般人,应该最喜欢那句‘长安有贫者,为瑞不宜多’吧。”    辛有物点点头,说道:“知我者少跃也。只是老师想不明白为什么你会描写出来这样的一句诗句,在我的印象当中,你应该是没吃过什么苦的。    至少在长安城没有吃过什么苦吧。”    王少跃点点头说道:“学生在长安城确实没有经历过这种苦难,南唐那边也没有什么像大临这样的极端天气。    但是我这句诗其实也是依照现实写得。您知道先生在的时候除了处理朝中事务和教我学业之外,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带着我在长安城中观赏一些小事情吧。”    辛有物点点头,说道:“这些事情我是知道的。”    王少跃说:“那是一年年后,年后大雪,我也喜欢和小伙伴们一起说‘瑞雪兆丰年’的话。可是那天在大雪降临的时候,先生却带着我去了一个我以前不曾去过的地方,北外城的贫民窟。    那是我第一次去那里,第一次见识到所谓不一样的风光。我以为那里的孩子也会和我一样在那里叫喊着‘大雪兆丰年’之类的话。    但是我看到的情况不是那样的。陛下虽然很在意他们,但是下达的和他们所执行的却是两种东西。    我看着那雪花偏偏飘落,像一朵多玉蝴蝶一样飞舞,我的眼中都是别样的景色。    可是我看到那群在贫民窟中人的眼神中,却全是绝望。每一个人都是如此,下雪时还好,雪化时才最难熬。    我那时就觉得像这种情况不如不来的好,长安城都已经如此,那么那些更为贫困的地方了。    这里是长安,是大临的国都,是天子脚下。尤且有饥民冻死,那换成是别的地方呢?    后来的先生确实让官员解决了这些问题,但是如果先生没在呢?就像现在这样先生不在了,还有人会去那里吗?    我说的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当辛师您亲自去那里看见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抱着另一个身体已经冰凉的四五岁孩子的样子,老师您就会明白我所写的这首诗是描写的什么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