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手与中介_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九 (第2/2页)

   秋静峰说,“你是猪。”

    徐先明白过来,说,“我是猪。”

    *****

    当天,徐先找到魏超,拿走了剩下的五百六十两银子。

    魏超说,“要不要雇我当保镖。”

    徐先说,“这是我的老本行了,你不知道吗?”

    魏超叹了口气,没说什么。

    徐先隔天往东,离开了长安。

    小盛又是跟着屁过来了。

    他们到沈庄的时候,老头沈景,正在院子里修补一个竹筐。

    沈景看了他一眼,说,“这么多银子,我都想杀人灭口了。”

    徐先说,“眼界开阔一点,后面说不定还有。”

    沈景说,“竹筐你会编补吗?”

    徐先说,“我可以试一下。”

    徐先就试一下。

    老头留下他们两个,自己出去了。

    小盛说,“编这有什么用?”

    徐先说,“在补竹筐的这段时间里,你认为该做什么,才有意义。”

    小盛想了一会儿,说,“我明白你的意思,又不明白你的意思。”

    徐先说,“也没什么意思,想编就编。”

    过了一会儿,老头回来了,小盛被赶出去了。

    沈景说,“见过秋秃子了?”

    徐先说,“见过了。”

    沈景说,“他前几天来过我这里,我就知道他会找你。”

    徐先说,“我也见过李阿婆。”

    沈景说,“这个倒是比较难得。”

    徐先说,“他倒是给面子。”

    沈景说,“你的面子,其实不小的。”

    徐先说,“可惜不是我挣来的。”

    沈景说,“你的心,也太大了吧。”

    徐先说,“太顺了,会让我害怕。”

    沈景说,“你若死了,二十年之内,没人敢动她们,但我只能保证二十年。”

    徐先说,“所以我的面子,还需要变大一些。”

    沈景叹了口气,说,“有些话,秋秃子不好说出口,我又说不准,要靠你自己了。”

    徐先说,“我在西域,听到一段传说。传说西域更西,极远的地方,在天的尽头,有一种鹰。它们把巢,筑在百丈高的悬崖上。孵出的小鹰,在三十天后,就要从悬崖上跳下,跳到地上。很多时候,那些毛茸茸的小鹰,都直接摔死在石头上,只有很少数的小鹰,筋骨天生强健的,才能活下来,最终能长成大鹰。”

    沈景说,“你拿这个故事做比喻,虽然不是很准确,但是也差不多。”

    过了一会儿,徐先说,“买地的事,办得怎么样?”

    沈景说,“恐怕没那么快,才买了十几亩的中田和下田。”

    徐先说,“地可以慢慢买,还要找个地方,盖一些房子,我想明年的夏初,可以把人迁过来。”

    沈景说,“我让沈腾把这事先办了。”

    *****

    离开沈庄的时候,在那木牌边上,徐先看了一会儿,小盛也跟他一起看了一会儿。

    徐先抽出一支箭,用箭头在木板上面,多刻一个字。

    然后骑上马走了。

    小盛又看了一会儿,然后骑上马,追上徐先。

    回到长安的第二天,有个叫杜三明的找到徐先。

    杜三明说,“徐兄可真难找啊。”

    徐先说,“杜兄有何指教。”

    杜三明说,“既然这样,我就指教你一下?”

    徐先说,“可以。”

    杜三明说,“开玩笑啦,整个长安都知道,徐兄人很狂,刀很快。我又不会打架,又没有徐兄长得好看,如果不比你狂一点,徐兄很快就把我忘了。”

    徐先说,“我是不是见过你的亲戚?”

    杜三明说,“我知道,有些地方,这是句骂人的话,但是我知道,这只是一句问话。”

    徐先说,“我很少骂人,你能让我这么狂的人,骂你一句,以后你在长安行走,肯定很有面子。”

    杜三明大笑,说,“徐兄妙人,我亲戚说,两年前,宁州城外,跟一个背上背着刀弓的年轻人,买过一条完整的火狐狸毛。”

    徐先说,“那个年轻人,肯定不如我狂。”

    杜三明说,“我亲戚说,一起去的秦公子,对年轻人不肯拿那把刀,一直耿耿于怀。”

    徐先说,“你可以告诉秦公子,他当时要是用刀,随便空砍一下,那个年轻人当时,可能就会抢了那把刀。”

    杜三明说,“徐兄的意思,我明白了。”

    徐先说,“你还有什么要指教的?”

    杜三明说,“有一次,我遇到宿国公程知节,他说你欠他一顿酒,他已经等了很久了,你是不是忘了。”

    徐先叹了一口气,说,“只喝酒。”

    杜三明说,“宿国公是个惧内的人,他不敢去嫖妓,所以,只喝酒。”

    徐先说,“我不管他家里有没有母老虎,只喝酒,不谈别的。”

    杜三明说,“徐兄的意思,我会转告宿国公。”

    徐先说,“明天下午,我请他喝酒,地点他定。”

    杜三明说,“地点定好了,还是在倚碧阁。”

    徐先说,“你们跟倚碧阁有仇吗?”

    杜三明说,“我只想告诉你,这个地方,在长安最有名的三十四个酒楼里,大家都认为,这里比较清静。”

    徐先说,“我前几天,在渭水桥上,扔掉了一双破草鞋。这双又破又臭的草鞋,估计很快被捡了回去,藏了起来。你现在说有个地方比较清静,连皇帝睡觉的地方,都不清静了,这长安城里,还可能有清静的地方吗?”

    杜三明叹了口气,说,“你说得对,我回去告诉一下宿国公,让他换个地方。”

    徐先说,“算了,不用换了,就倚碧阁。”

    杜三明说,“多谢徐兄。”

    *****

    徐先去找霜儿,继续讲故事。

    去的路上,徐先遇到一个年轻的和尚。

    那和尚白白嫩嫩的,比徐先好看很多。

    和尚说,“施主留步。”

    徐先继续往前走。

    和尚追了几步,说,“这位施主,请留步。”

    徐先停下来,说,“大和尚要说我面有妖气,或面有煞气。”

    和尚吃惊地看着徐先,说,“施主既然知道,贫僧……”

    徐先说,“停,你要多少钱?”

    和尚说,“贫僧是想说,妖也有好妖,只要一心向佛,一样可以解脱轮回,终可登得净土。”

    徐先说,“多少钱。”

    和尚犹豫了一下,说,“如今佛法不显,伪经横行。贫僧一心想要去伪经,求真经,宏佛法,渡苍生。但是天下的真经,只在天竺,那里是佛教起源……”

    徐先说,“多少钱。”

    和尚说,“随意。”

    徐先掏出几个铜钱,放入和尚手中。

    和尚说,“多谢施主,贫僧才疏学浅,尚未知妖来人间,对妖是来说,是好,是坏。对人来说,又是好,是坏。”

    徐先静静地看着他。

    和尚说,“妖未必尽坏,人也未必尽好。我若能取得真经,广传天下,必能天下一同。”

    和尚补充说,“此乃大一同,非小一同。”

    徐先说,“大一,小一,你很能吹,我虽然不相信什么一同,但我会再给你二两银子,因为我身上正好有二两银子,祝圣僧大光头早日取来真经。”

    和尚接过银子,双手合十,说,“施主还是信的,只不过施主自己不知道,也许有一天,就知道了。”

    说完转身,就此飘然离去。

    *****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