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七章 渡沧海  (第2/2页)
    听了这话,路遥差点没坐稳。他身家丰厚不假,可一碗粥就要花费五千灵石,实在是太奢侈了些。    “咳咳!贵是贵了些,想必是物有所值。还是说说这滨海吧!”    一番简短的交流,路遥大体摸到了些门路。    滨海有个修行世家,叫巡海侯府,制定了许多约束修行者的规矩。    巡海侯府制霸一方,既收取滨海的利益,也护佑这里的安宁。    天元卧虎藏龙,能震慑一方,绝不是金丹真人可以做到的,巡海侯府绝对有晖阳存在。    蟹黄粥鲜甜滋补,一碗很快见底,路遥有些意犹未尽。    不过财不露白的道理他懂,只能压下蠢蠢欲动的念头。    踏上了这片土地,路遥有一种茫然的感觉,不知道该去往何处。    但他知道,要想很好地生存,就要有更强的实力。    要想更好地了解天元,就需要站得更高。    路在脚下,滨海就是起点。想要步子快一点,巡海侯府无疑是很好的选择。    花费数日时间游逛了大半个滨海,路遥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这里居然有医馆存在。    本该存在俗世的东西,居然落脚修炼盛行的天元,难不成修炼者也会生病?    为了一探究竟,路遥拦下了一个从医馆出来的人。    “朋友留步,前往医馆所求为何?”    “外乡人?你有所不知,滨海之人大多患有风痛麻痹,白骨历节之疾。一旦发作,疼痛难忍,宛如虎咬。因而前往医馆求药,缓解身躯不适。”    风痛麻痹,白骨历节,那不就是痛风?    按理说修炼者不该如此,难道是食用海妖的缘故?    这种病症因为湿热相搏,经脉阻滞,气血不通,导致郁于关节。    要想治愈,必须泄化浊淤,祛毒利湿,祛风活血,通络止疼。    除此之外,还需施针“中渚”和“足临泣”两个xue位。病症长久者,要针灸“中脘”“关元”。    如想标本兼治,需辅之药汤,疏通经络,调和阴阳。    想到此处,路遥找到了突破口,开设医馆的想法应运而生。    购置了一处院落,便开始收集药草。    不过这里与家乡不同,路遥只找到了粳米,土茯苓,威灵仙和甘草,其余十几种则是用药性相近的药材代替。    对于路遥的所作所为,啸月很不理解。    “你是来闯荡修行的,还是来治病救人的?”    “我对天元一无所知,需要一个起点。这个起点就是滨海,就是巡海侯府!”    就这样,滨海多了一座道医堂,专治风痛麻痹。    医堂不大,只有一个藏青道袍的年轻人,还有一只看门的狼犬。    痹症久治难愈,在这里也是如此。这里的人猎食海妖,滋补rou身的同时,也沾染了妖力。    因而,他们如同凡人一般,也染上了这种病痛。    不过对修炼者来说,这是痛风的升级版。    对于那些被病症困扰的修行者,多了一座医堂,就多了一份希望。    于是路遥有了第一位顾客,是个筑基的修行者。    “你是外乡人?专治风痛麻痹?”    “没错。”    “口气不小,需医治几日,花费几何?”    “病症轻者七日,重者十几日。针治加上药物,每日灵石一万,一日诊疗九人。”    那人瞠目结舌,愤愤出声:“初来乍到,便如此猖狂,何不去抢?”    “呵呵,抢是不敢的,滨海是有法度的地方。能治愈病痛,这些花费还是值得的。”    “何况我在此地落脚,其他医馆同道定然不喜,难保不会为难于我,见谅!”    第一位顾客被价格劝退,这在路遥意料之中。    这种病在家乡叫“帝王症”,“富贵病”。    在这里,应该也是如此。    毕竟一碗蟹黄粥都要灵石五千,得了这种病症的,岂会出不起灵石?    高昂的价格,古怪的规矩,吸引了不少人的注意,好奇之心当然人皆有之。    无风无浪过了几日,道医堂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第一位顾客。    那人路遥认识,正是卖他蟹黄粥的店主。    “吃得起蟹黄粥的,没有几个是普通人。我姓侯,来替滨海试试你的能耐。”    店主修为不低,已是腾云。其关节肿痛,内有郁结,经络也不通畅。    虽然平日依仗修为通络,可反复发作,始终是有碍于修行。    一遍温针,一遍火针,两剂一日的药液,一万灵石便收入了囊中。    “店家请回,你病症长久,需医治十几日。如若无效,灵石悉数退回。”    “哈哈,看来你把握十足,我就信你一次。也不怕你欺我,因为我姓侯。”    看着离去的背影,路遥略有所思,两次提到姓侯,巡海侯府的人?    如果是,那就真的是太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