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零五章登基大典 (第1/2页)
翌日。 天圣二十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一大早天都还微微亮,百官群臣就已经在皇宫外聚集。 等到赵俊从皇宫出来后便与百官一起向着景灵宫而去。 按照大宋的规制,一般新皇登基当日先要去祭拜景灵宫朝献后再去太庙朝飨,末了才去南郊的圜丘祭天。 这之后才能回宫举办祭天大典。 跟着礼部安排的流程,赵俊带着百官先去了景灵宫祭拜黄帝,告先祖自己要登基的消息。 因为赵宋自称轩辕黄帝的后人,所以新皇登基要先来景灵宫祭奠黄帝。 至于这个说法是不是真的赵俊也不知道,但是规制如此,他便也就照做了。 景灵宫之后他又跟着百官去到了太庙祭祀先祖历代的大宋皇帝等。 一番繁琐的祭祀礼仪之后便来到了三祭当中最重要的祭天大典了。 这一次出行可就隆重了。 率领百官前往南郊前先回了皇宫外的宣和门,各种祭祀所需都已经在这里准备妥当,各种仪仗、器物、车辆,一直排列到宣和门外。 最后由宰相章合为首参加祭典的百官穿好了祭服,在宫内等候。 另外还临时抽调了三万云州军穿戴全副铠甲环护着整个皇宫! 待各处的职事人员分头驱赶开道路上的闲杂人众后祭祀的队伍才终于从宣和门出发向南城门而去。 虽然早已安排了人驱赶道路上的闲杂人等,但是围观的百姓还是把两边挤的满满当当观看者这个可能要数十年才能见到一次的盛大场面。 走在仪仗队伍最前面的是六头大象,左右各三头。 这六头大象险些都凑不齐,天知道礼部这几天为了把这六头大象找齐废了多少功夫。 象背上设置着木质莲花座、金蕉盘。 每头大象背上,骑1名军卒,并由4名军卒牵引。 它们悠悠晃晃的慢慢前行着,身上叮咚的铜铃声,清晰的回荡着。 而他们身后长达十里的宏大队伍紧跟其后缓缓走进御街。 跟随在大象之后的是6名高级官员,称为“六引”。 走在前面的是汴京知府韩良,第二位的是汴京府丞白丰中。这两个官位实际上常常空缺着,但现在没有,他们代表着首府汴京的市政府。 排在第三的是礼部尚书旺阳,代表大宋礼仪祭祀中心的礼部。 而排第四位的是当朝少傅吕林,代表大宋的高层元老。 而排第五的则是刑部尚书高彬,代表大宋的中央司法系统。 六位大官里走在最后的是兵部尚书,代表着中央的行政系统。 他们都在各自的仪仗队簇拥下,昂首而过。 随后,迎着凛冽寒风,走过十二面黑色大旗。每面一人把持,一个托起,四人相护。 而后是四骑押衙,八名金吾骑士。 跟之而来的是四名左右金吾上将军、四将军、两名左右大将军,他们都由手持长矛的侍卫护持,一个个高头大马,戎装新灿,显得刚武威严。 就这,都还仅仅是队伍的最头部引路人马而已。 一行队伍浩浩荡荡来到了南郊的圜丘,先是礼仪官唱喝流程,紧接着由赵俊念祷祭天祷文,随即百官祭天。 待到一切结束后,众人又浩浩荡荡的回到了皇宫内的大庆殿。 而赵俊也在一众礼仪官的服侍下换上了大宋皇帝重大典礼专用的衮冕服。 一袭九章黑红衮龙服上身,头顶华丽且重的平天冠。 一套上身,瞬间就把赵俊变成了个珠宝架子。 为什么这么说呢? 主要是因为这大宋的冕服实在是过于华丽,别的且先不说,单论这个平天冠,上面的每一样东西拿出去都够一户大宋百姓不愁吃穿的过一辈子了! 阔一尺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