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1章 宗藩改制 (第1/3页)
所谓的石塘港其实就是巴石河口两岸的一片三角地带,其规模大约是中原一个镇的大小,街道四五条,建筑几百幢,都是围绕着港口而造。 到目前为止,连一个像样的城墙都是没有的。 因为最初也没有考虑过打仗的问题,且吕宋是属国,属国的百姓和大明的百姓都在这片区域聚居。 再有,大明人都心知肚明,这才哪儿到哪儿,总不能就筑个这么小的城吧? 从这里开始,若是乘船沿着巴石河向里,不到两个时辰的功夫,其实就是一片密林野外了。 尤其是在这种热带的海岛之上,在人类没有获得大机器以前,外面都是树木的天下。 本地的土著部落则在靠近水源的平地上生活,也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村落,沿着贝湖,似这样的部落就有几十个。 这里没有官道,交通不便。 规模巨大的骑兵不用想了,不可能远渡重洋,可即便是步卒,大明最先进的火炮仍然重达上千斤,以这种道路条件来运,实在是太慢了。 最终明军几个将领一商议,还是选择乘船直插贝湖。 这样可以利用好战船上的舰炮。 舰炮先将近岸部落全部轰一遍,地面部队随后插进,打扫战场,若是还有口汤,那就各凭本事喝了吧。 简单的说,就是水陆并进。 考虑到皇子的安全,朱凤让载上舰,沿巴石河而上。 大明的宝船比这破岛上最大的建筑还大,当地土著也没有什么火器,凭他们手中的长矛大刀就是站在岸边给他投,也投不到船上来。 所以完全就是明军船舰对着他们一顿乱轰。 “千里镜!” 载伸出手。 初入战场,他还是很兴奋,把这镜子套在眼睛上细细观察。 突然,他的视野里多出两个光着膀子在密林中奔跑的人,“那是当地人的服饰吗?怎么如此奇怪?” “有人吗?” 张经随即也举起千里镜。 “按照成国公所说,着棕色服装、露两条胳膊的便是叛军,看他们的样子应当是出来打探消息的。” “本来这大的一艘战船想藏也藏不住。” 之后不久,他们顺着先前的情报,以及对现场的判断确定了一处叛军部落。 没别的,开炮。 轰轰轰的几声下来,密林中飞出上百只鸟兽。 长手打短手,没什么战术与战策,仅是凭着武器就完全压制敌人。 但凡是经历过这种场景的人,谁还敢怀疑火器的重要? 载欣喜之下,道:“还是父皇有先见,想方设法的提高火铳和火炮的性能,仗这样打,怕是历朝历代的第一次了。” “是啊,而且这也是中原人第一次打到这么远的地方!” “这面湖不错,捕鱼赏景、训练水兵都是个好的所在,他们不知道用好,那就让给咱们!” 陆地上的部队则是成国公朱凤亲自带领。 最终是的确没和苏莱曼二世通气,明军自己找个清净的凌晨突然对叛军发难。 至于石塘港内,也一下子炸了开来,这里的叛乱已经有些日子了,老百姓们也一直在猜,官军究竟准备如何应对。 等到突然得知消息,自然是个个震惊。 现在明军也贯彻了朱厚照所说的宣传战的重要性,大兵出动之时,在在总督府门前也高高挂起了一条横幅:叛贼阿贝,伤我百姓,大明吕宋驻军奉旨讨还! 店铺的掌柜,走遍四方的商旅……大明人一见此景就明白了:明军这是护卫他们来了! 而南洋其他国家的人看到则要叹息一声:明人有自己的士兵保护,他们就只能自己多多小心了? 因为已经进入军事行动状态, 所以石塘港内也加强了巡逻,一队一队的士兵骑马在街道上转悠,正德二十年了,最年轻的士兵长大到成年,经历中都少不了‘汉民族’的这种教育。 哪些是本族,哪些是外族,那对待起来可是完全不一样。 …… …… 热河,避暑行宫。 皇帝在柳树荫下,召集自己的大臣议事。 先前在马车上谈到的宗室问题又被重新拿了出来。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