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五章 未雨绸缪 (第2/2页)
文老爷闻言喜出望外:“云中果然是慈悲心肠,这场功德,就让给我吧,由我出资购入地皮,修盖道观,再购入粮食,施粥救民。” 云中道长慌忙拦住:“老爷,千万不能如此,千万不可这样,这样无疑是招祸之举。” 文老爷不解:“此是好事,功德无量,怎么会有祸事出来?云中倒说说看。” 云中道长道:“财不露白,眼下可不太平,难保有歹人觊觎,不可不防。” 文老爷更加不解:“云中何必如此紧张,这是在咱自己屋里,又有什么不能说的。” 云中重新坐在老爷身边,开始为老爷详细解释:“老爷,最近可发现县上有什么不对劲儿的吗?” “不对劲儿?没有啊。云中你这是想说什么?难道……土匪敢进来?…不能啊…这土匪一般不进城,城防有兵啊….对…..兵….县上的兵没了….哎呀,云中,一语点醒梦中人啊,对对对。”自言自语的文老爷突然想通了,县上没兵了,没有兵,匪就来,到时候富户可就真成了案板上的rou了。 文老爷慌了:“那咱们怎么办,先跑吧,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要是死在这场里,那可什么都没了。”他已经六神无主了,这兵荒马乱的世道,那土匪都是随便杀人不眨眼的。 万一没跑掉,那就全部都得死在这场里。他已经现在就想跑了。 云中道长开始详细讲自己的计划:“老爷,修道观是真,修地宫也是真,转移财宝也是真,留条后路也是真。咱们来个多管齐下,修道观,土匪可不敢进来抢,修地宫,那更是正常,我想等建的差不多的时候,文老爷就出告示捐石料,木料。一车车的石料,木料,粮食,底下放着值钱的东西,再插上道观的旗帜,土匪就不会抢,抢和尚,尼姑,道士,必遭天劫,你让他抢,他都不敢抢,道观建好了,就开超度法会。大家一起吃斋清修过日子了。” “说句大不敬的话,咱这大清朝,怕是也要到头了,咱翻翻史书,哪朝更新换代不得乱上几十年呐,所以,咱该避了,大清一完,那这县城可就住不踏实了。老爷,今天就开始找地方吧,最好离城里远点,趁着别人没醒过神来就开始谋划,我刚来的时候,刘先生讲大老爷的事儿,我就留上心了,现在看来,这一步该迈出去了,我虽不懂得经商,可多少懂点盛世的古董,乱世的黄金。所以我有些准备,足够咱几十口人吃百年了,老爷,我云中是方外之人,本来一走了之,也就走了,可我不能看着文家几代人的心血化成飞灰,实话给您说,保护好文家,绰绰有余,但是我想要完整的把文家完整的保下来。” 他不是圣人,救不了所有天下人,眼下只能尽力先救出文家,十几年来,文家对自己确实很大程度上有很深的情谊。他不能见死不救。 文老爷恢复冷静,略一思索喊道:“刘先生,刘先生…”话音未落,刘先生应声而入,规矩的站着回复:“老爷,什么事,” 文老爷面色平静,缓缓吩咐:“云中道长想要为罗县这段时间罹难的百姓们招抚安魂,想要修一座道观,以后可为罹难的百姓超度亡灵,也是功德无量的好事,你现在就去,着重的找东山上适合修盖道观的的地方,然后咱家多出银子,再贴出告示,多招工,给工钱,管饭,一定重点写工期紧,管三顿饭,顿顿都是干的,管够,现在满大街都是要饭逃难的,一听就准能抢破头,当天就能招不少,另外就是多找盖房子的工匠,多找,工期短,工钱加倍,这个木料,石料。还有供工人吃的粮食,千万要先插上道观的旗帜,多插几个。”“老爷,道观的旗上写什么观名啊。”刘先生一一记着,有不明白的地方赶紧问。 文老爷转头问:“云中,咱这道观的名字叫什么呢?” 云中道长微微一思索:“就叫东山观。”刘先生记下就赶紧出去布置了。 云中道长站起来,拉着文老爷的手坐下:“文老爷,还有一件事您也得着急办,通知外庄掌柜的,把现有的生意都停下清算,然后让他们清算,该处理处理,咱把钱聚一聚,以后准备干工厂。” “干工厂?嗯,是条路子,可是干什么工厂啊?”文老爷在商言商,多年的摸爬滚大经验让他的脑子做起生意来顺风顺水。 “饼干罐头厂”云中道长一语指明方向。 “行是行,可是现在虽然乱哄哄的,可是也不至于存饼干点心呀,再说了,这饼干点心可不是穷苦老百姓能吃到起的,弄不好,咱这可就赔了。”文老爷虽然觉得这条路能走是能走,可想要真正发财,这世道还是不够乱。 云中道长耐心解释:“这是咱未雨绸缪的一招暗棋,这饼干厂不比其他,马上就要打仗了,打仗打的就是后勤士气,军粮采购历来选择采购长期能放的,打起仗来,路就都堵上了,当兵的没粮食做饭,粮食运不进去,这饼干罐头的好处就出来了,再说了,这东西轻便,不占地方,还能让当兵的吃饱,这当兵吃粮,天经地义,要是吃饱了,他就不跑,才听话,这道理,那些个当官的可比咱懂多了,还有两样好处,一是咱给军队供着,土匪就不敢抢咱,二来,真有个青黄不接的时候,咱肚里有粮,心里不慌,到了那时候,有钱都不一定能买到粮食,那粮食指定给那些土匪和造反得势的搜刮干净了。文老爷,这说一千,道一万,咱怕死在这场里呀。” 文老爷折服了,这个人交对了,关键时候真能救命呐。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