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九章 讨价还价 (第2/2页)
嘿嘿。” “我只是为他们求活。”魏相无奈地解释道,“各地都有孤寡之人,我也只能在当地选择良善之家赡养。池阳县良善之家不少,但唯你有新式耕作,也唯见你对人真正的和睦,他们只有跟着你才能凭借劳作而食,而不会变成低下的仆从。毕竟,他们的父祖辈兄长辈,为我大汉帝国捐献过身躯。” 话都说到这个份上了,陈越也不好拒绝,他此时正愁无人可用之际,魏相就给他送来了,正是下楼遇人抬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而这批人的来路清白,也都是大汉兵卒后人,应该是可用之才。 不过,心中虽然暗喜,但面子上还是矜持一点。 陈越故作难堪地说:“既然,县尊已说他们是我大汉英烈的后代,又有县尊为他们说情,我怎么说都不应该拒绝。如他们愿入我家,我当以兄弟姊妹待之,我绝不苛待他们,大家共劳作,同寝室。不过,三顷地是不不太少了?” “哈哈。”魏相大笑如jianian计得逞,笑时口不掩齿,让人有想丢一坨翔到他嘴里的冲动,好一会魏相才停住了笑声说,“说吧,把你想要的东西都说出来,我能答应或办到的都给你办,办不到的想办法,始在不行,我就没有办法了。” 陈越抓抓脑袋,低头思考了一会说道:“要养活他们十二人,现在三五顷地可能够,可等他们以后成婚生子,那是完全不够的,怎么说每人都得有二顷地。” “一人二顷,二人四顷……”魏相在那儿摆着手指姆计算着。 陈越张口就说:“二十四顷地。” 然后,疑惑地自言自语:“不是说大家都会背九九歌吗?咋这么简单的都要算半天?” “什么?”魏相抬头,然后又说道,“坚子,老夫治《易》,而非算经。” “易?”陈越感兴趣地问道,“是算命卜卦的《易经》,还是横练筋骨的天下绝学《易筋经》?” “坚子啊……”魏相想找东西打陈越,结果见后面就快跑到门外去了,就没有好气地说,“别跑了,不打你。” 等陈越回来之后才说道:“《易》自从成书之时起,一直被誉为万经之首,学成之后可知天下之兴衰,问人间之疾祸。尔等为何就只单单认为她只是算命卜卦之书?” “呵呵!”陈越不好意思继续跟他讨论易的事情,只得说,“那就说好了二十四顷,不对,以县尊的说法是,二十又四顷。” “不行。”魏相坚定的否定,随后说出他的想法,“六顷足矣。” “六顷太少了,怎么也得二十顷。” …… 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的相互扯皮,最后才定下十顷地。十二人中,有九男三女,男子成年后一人一顷,女子成年后,剩下的那一顷均分为三人的嫁妆。 讲价的时候就要狮子大开口,或增加无数,或减少无数。陈越本来的计划也是七八顷,不过他开口就二十四顷,然后再慢慢降下来,达到一个相互的平衡,结果看来非常好。 要了地,当然还要粮。 经过了汉武大帝十多二十年的对外战争,人口减少,还没有恢复到西汉的最高水平,所以荒芜的土地还有不少,但粮食就不能像土地一样随便增送了。无论陈越怎么说,都必须要购买。 没有其他办法,魏相在粮食上唯一能做的,就是将县衙仓库里的部份粮食,低价出售给陈越,而且时间只有在今天内有效,明天他就不是池阳县令了。 有便宜不占就是傻蛋,陈越不仅要购粮食,还找魏相给负责管理市吏员打招呼,他要买牛,要价格便宜。 西汉买牛,可不像后世,你想买多少就买多少,只要你的钱够。而西汉还有规定,牛不够的时候就限制出售,牛多的时候可以多买一些,而且每一头,衙门都会有登记,官吏们可能随时来查看,要是没了牛,那可就得罚款或是其他刑罚了。 陈越好说歹说,终于又以三两银子一头牛的价格,拿下四公牛两头母牛。 因为,陈越来池阳的时候就带了几个大钱,没有带银两,最后还得魏相做保,他先带着众人牵着牛,拉着粮食回大庄,等到了大田庄后,陈越取了银子,再给魏相送回来。 陈越可不敢等回去拿钱后,再来买,要是突然有人反悔了,那可不划算。 为了能把不多的铜钱留下平时使用,陈越是强烈要求用银子交易,魏相又不得不同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