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大蚊子(8.我思我在) (第2/2页)
这肯定是在做梦。我怎么会死两遍呢! 可要是做梦的话,哪次“死”是在梦里? 若淹死在排水洞里是做梦,那蚊红和那只冒牌货大蚊子怎么解释?还有流星飞那么慢,蚊红还跟后面追,瘸腿强笑着笑着就不见了,都怎么解释? 若这些是做梦,那,这些事都是发生在淹死之后。都淹死了,我还怎么做梦? 难道..... 这两次淹死都是做梦。要真是这样的话,我什么时候梦醒过?还是说,我一辈子都在做梦? 我又有一个大胆的想法:死亡既是时间的终点,又是时间的起点。我开启了另一个生命,在梦中的生命。就像我绕着排水沟飞了一圈,又回到起飞的地方。当我飞第二遍的时候,脑子里已经有了第一遍的“印象”。 如果真是如此,那我算是“死的”还是“活的”? 我有些脑袋疼,想学着牛吃星打转转,便要启动振翼。振翼却没有反应。我又试了试,还是没有反应。我扭头去看背后的振翼是不是坏了,突然发现我没有了振翼,也没有了起落架,甚至都没有锥子。我想伸手摸摸我自己,可是我却没了手,也没有我。 我,没了! 我有些绝望,绝望得都躺平了。躺平?想想好笑,我啥都没了,怎么躺平?用什么躺平?躺平的身体在哪里? 我甚至都不敢再想“我”。什么是“我”?身子都没了,哪有“我”?若有“我”,那“我”也不再是一只大蚊子。 可偏偏“我”正在思考“我”!这又作何解释? 莫非在死亡之后的时间里,我不需要身体了?那“我”怎么存在呢?以怎样一种形态存在呢? 还是说,“我”已经不存在了。不存在了,那“我”又在想什么?换言之,是谁正在想“我”? 又回到了问题的起点,“我”就觉脑袋疼,可脑袋也是不存在的。 究竟什么是存在?要想解决“我”的个悖论,必须先明确什么是“存在”。 唯一能确定的是“我”还在思考,所以“我”可能还存在。但是“大蚊子”可能不存在了,至少不是和“我”一起存在了。 想到这儿,“我”有些惊喜。“我”终于明白,在“大蚊子”的脑子里一直有一个声音,告诉“大蚊子”如何行事,如何“说话”。那个声音才是“我”! “我”是存在的,确信无疑!因为“我”还在思考。 忽然“我”就发现,“我”的周围全是红色的星星。就像“我”在“大蚊子”死的时候看到的越来越亮的越来越红的星星,数目之多,无法计数。 这些红色的星星之间渐渐地用红色的光相互连接在了一起,形成一个巨大的圆球。“我”就在这个巨大的圆球中间。无论朝哪个方向观察,“看”到的都是一样的景象。 “我”顿然明白,牛吃星说的不是梦!“我”所处的景象跟他说的一模一样。 之后发生的一切都超出了“我”的认知。除了光,其它的都不是“我”能理解的。 “我”似乎也是光。这光像星光,很稳定的闪烁。“我”感觉我在一个小光球里,或者说,“我”就是一个小光球。“我”真的化作了星星?那到好玩了,“我”可以在天上看瘸腿强了。 要说,看到瘸腿强,是不可能的,周围都是星星。要说,找出哪一颗是地球的话,到有可能。地球,会是哪一颗呢?火星,会是哪一颗呢? 突然某个星星猛然一闪光,强烈的闪光,跟太阳光一样强烈。我习惯性地一闭眼,光线暗淡了。嗯?我哪儿来的眼睛?我的整个身体都不在了,就连脑袋都没了,哪儿来的眼睛? 我试着去“睁眼”,还是强光。再“闭眼”,又变得暗淡。难道眼睛又回来了?我闭着“眼睛”去摸,是摸到东西了,不但眼睛,脑袋也回来了,手也在了。我用手遮住强光,并睁开眼睛,看见那就是太阳光。星星都消失不见了。 都是真真切切的感觉,这绝无可能是梦!我迫不及待地低眼一看,起落架完整无缺。随即又扭头看后背,是振翼!我惊喜地发现我还是一只大蚊子! 我兴奋地启动振翼,感觉这振翼频率极高,“呜”的一下,我就拉升到高处。下面是一条大河,河堤上有一个个排水口。其中一个排水口处有一只死耗子。我刚才就是在这只死耗子身上起飞的。是他把我从下水道里驮出来的。我活了过来,他却死了,被水呛死的。这又是一个替我去死的。 他确实是死了。我用扫描仪扫描不到他的心跳。不过,扫描仪的功率变大了,频谱范围也更大了,甚至能探测电磁场的变化。 这一发现既让我惊喜不已,又使我疑惑不解。经历了一场死劫,我陡然间增加了很多知识。 比如,刚才我居然很清楚我是从下水道里出来的,而且是那只死耗子驮着我出来的,但是我都没有做任何逻辑判断,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 知识,只需要记住,并在假设的基础上加以理解,就可以直接应用。 逻辑,是基于最简单的“存在”做推理。上一次的推理结论可以设定为“知识”,并用作为下一次推理的基础,如此叠加。 经验,也可以作为“知识”去应用或者去做逻辑判断。 例如,瘸腿强给我解释过“冰”。“冰”就是我的知识。下次我见到“冰”,我就知道那是“冰”。根据“冰”这个知识,再加上我对“冷”的经验,我就能利用逻辑推理,推断出“冰”是“冷”的。从而在脑袋里建立一个新的知识,“冰是冷的”。 可是我对下水道、排水口毫无经验,也没看见耗子驮着我出来,连一秒钟的逻辑思考都没有,我是怎么得出这个结论的? 只有一种可能,“知识”,“先天的知识”,也可以称之为“先验”。 再比如,我先天就知道“电磁场”的存在,我还知道时间单位“秒”是什么意思。等等,不胜枚举。 虽然脑袋里一下增加了大量的知识,但是“这些都是如何得来的”-------这个“知识”,却不在我的脑袋里。就像我不知道蚊子是从抽筋虫变的。但蚊红却知道她是从抽筋虫变的,甚至她知道她是经历了蚊卵和抽筋虫的过程,才蜕变成蚊子的。而我原先却不知这些,是后来看见的或听说的。这说明蚊红脑袋里原先储备这些知识,或者说“先验”。 她的这种“先验”还不少。比如她就爱看产卵和孵化,她脑袋里肯定先有了关于“产卵”和“孵化”的知识。对“起落架”的理解,蚊红跟我又不一样。她还笑话我为什么把“腿”称之为“起落架”,而我从来没觉得“起落架”是“腿”。不知道蚊红有没有“扫描仪”。幸运的是,至少在“振翼”的概念上,我和她是一致的。 蚊红,蚊红,她会安心地待在家吗? 我锁定家的方向,在太阳下疾风飞行。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