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532章 联姻 (第2/3页)
之好,若是能亲上加亲就更好了!” 皱眉思索之后,朱景源说道:“贾家这边,似乎并无合适男丁!” 徐新安非常淡定答道:“殿下明鉴,贾家自其先祖贾源贾演分家,到如今已历五世!” 其实来见朱景源之前,徐新安已先跟学士们商议过,这是众人公议后得出的计策。 徐新安摇头道:“殿下,我们请他监督市舶司,此事本就和陛下旨意相合,他又何必拒人以千里之外!” 两日前白守中秘会林如海,最开始谁能要求他配合朱景渊,在林如海的坚持下才允许其中立。 “那林御史究竟是何用意?” 换句话说,贾蓉和黛玉这边已出了五服,不受礼法伦常的约束,可以正常婚配。 被徐新安这么一提醒,朱景源也无话可说了,但此事他总觉得有些不妥。 “这件事……” “若殿下还觉不妥,臣等还有一合适人选!” “谁?” 徐新安答道:“工部员外郎贾政之子贾环!” 贾环现在是贾政唯一“合法”的儿子,如今他在荣国府内地位陡升,只是其不得贾母喜爱。 “我记得……那贾环比林家姑娘要小!”朱景源有些不确定,他也只是听元春无意中提过。 “回禀殿下,贾环今年已满十三,比林家姑娘小了两岁!” 介绍完后,徐新安话锋一转,答道:“然林家姑娘还要侍奉公主,待公主大婚之后方可出宫,那时贾环亦已成年!” “嗯!” 得到朱景源的赞同,徐新安接着说道:“结亲之事可以搁置,贾林两家只要定下婚约即可!” 定下婚约,就等于是结亲了,那么林家将被牢牢和东宫绑在一起。 朱景源面带疑虑道:“此乃林家家事,我们如此安排,只怕人家未必愿意!” 太子说的是实话,林如海若不同意婚事,东宫以势压人传出去也不好听。 然而这些问题,徐新安等人都考虑到了,便听他答道:“那贾环乃是太子妃的兄弟,此等身份绝不算是折辱!” “可文武终究不同流,如此安排……” “殿下,若能请太子妃向皇后娘娘进言,恳请皇后娘娘给林家姑娘赐婚,朝野上下也就无话可说了!” 如果皇后赐婚,那情况就不一样了,等于是对林家的恩典,他们不愿意也得愿意。 至于皇后会不会赐婚,徐新安觉得问题不大,因为他明白皇后有多支持太子。 其实徐新安本人,也很排斥这门婚事,觉得不合文武分流的规矩,可眼下哪还顾得了这些。 睿王掌管市舶司替皇帝捞银子,肯定得拿不归顺自己江南士大夫开刀,而这些人是太子最重要的基本盘。 如果护不住这些人,天下谁还会支持太子?徐新安等学士已别无选择。 “嗯!”朱景源又应了一声。 高书言在时他是如此,如今徐新安在他也是如此,他确实是“垂拱而治”的典范,又岂能不得到士大夫的普遍支持。 徐新安接着说道:“只是此事不可cao之过急,得先让贾家向林家求亲,殿下再顺水推舟替其求下恩典……” “届时睿王已经离京,此事便不会有太大风波!” “此言有理!” 朱景源很庆幸,自己下面有这些睿智的学士,否则他都不知如何自处。 但朱景源没料到三样事,一是贾环人品如何,二是林如海有多爱自己女儿,三是亲弟弟已将黛玉视为禁胬。 “若殿下允准,臣下去就安排!” 点了点头,朱景源嘱咐道:“此事得劳烦你了!” “为殿下分忧,臣义不容辞!” 东宫这边议定策略,当天下午徐新安就找到了贾政,向其讲解了太子的意图。 而在贾政回府之后,太子妃元春也送来了一封信,里面的意思和徐新安的话完全一致。 烛光之下,贾政看完了信,忍不住长叹了一口气。 在他身侧,赵姨娘替他捏着肩,忍不住问道:“老爷,何事如此忧心?” 放下信函,贾政目光看向了赵氏,凝视其几息后说道:“是好事,也是坏事!” 揽住贾政脖颈,赵姨娘趴在其肩上,极为亲昵问道:“是何好事?也说给妾身听听,您可不能一人独享!” 联姻这件事,乃是太子力推,为了大局贾政知道必须执行,而且必须要想办法做好,所以这件事没有隐瞒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