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八十九章 种子商 (第2/2页)
不会有太多的人去解决这种复杂又缺乏好处的事情!” “可惜了!” “若朝廷能拿重赏,这天下哪还有解决不来的问题,朝廷不引领,下面的人怎么可能去做!” 许远愤愤不平嘟哝。 研究农作物比研究药材更不划算,如果说栽培药材还有对应的产出,提高农作物产量又或培育出耐寒耐旱的农作物并不会带来效益。 对农宗修士来说,努力提高亩产量还不如多耕一亩地,培育新作物远不如花钱杀两头猪当过冬菜。 这些培育和栽培需要年复一年的筛选,不断择优良品种培育,耗费的时间极多。 哪怕是农宗人与农业捆绑极深,也没有人喜欢干这种事情。 但若要实现温饱甚至是吃得好,则是离不开多样化的农作物,甚至于水果等物的补充。 “这可是现实中最挣钱的行业之一!” 听着许远连声的吐槽,张学舟不免也想到了现实中的各种种子公司。 培育农作物利润微薄,农产品加工的利润也很少,但基因育种的利润则是丰厚得惊人。 正常买粮食都是按斤买,一袋米十斤、二十斤、五十斤,但种子则是按粒卖,一小包数千粒的种子就是上百斤粮食的价格,甚至价值数百斤粮。
他低声劝说着许远。 如果没有人从事这种行业,这意味着存在行业开荒期。 只要培育的示范地出名,张学舟觉得有很多人会来购买相应的种子。 在长安城挣钱很难,想经营药店售卖丹药更是有层层关卡,但售卖种子这种事情较为好说。 “这事儿真行?”许远疑道。 “我觉得行”张学舟指向黍米地道:“但凡你对这片地的黍米精挑细选,又能稳妥保存,等到明年开春当种子卖应该不成问题,至少长安城外这批见过你田地的人应该相信这些种子!” “这价格真能上浮吗?” “两成应该是没问题的!” 张学舟不擅经商,但他有参考对比的现实。 “可我这几石粮贵两成所挣的钱财也有限吧?”许远疑道。 “你可以购粮而后进行筛选!” “我买不起,再说官府也禁止私人购粮后的囤粮行为,搞这种事情很容易被查证!” “咱们可以一边收一边卖,甚至是帮人跑腿买粮,适合做种子的就留下来,不适合的就卖出去当口粮”张学舟道:“这一进一出哪怕是不挣钱,但只要挑选到种子可以来年卖,那也是划算的事!” 朝廷的框框架架无疑有不少,尤其是涉及粮商等行业基本被垄断。 哪怕是许远想大量收粮做种子也只能去粮商那儿购买,买来的粮转手价格高了又没人买,卖低了又会导致自己亏钱,而且因为售卖限量等原因难于多买。 他和张学舟商议了一会儿,也叙说了自己担心的事情。 等到张学舟一一做了解释,这让许远最终决定卖一批种子试试。 众人当下拉扯不起一个药店,但拉扯起一个种子店确实不成问题,哪怕不能挣大钱,但只要能正常糊口就意味着在长安城有了跟脚,甚至可以长久运行下去。 而且这是利民之事,做起事情来让自己舒心。 张学舟出资,许远出人出技术又负责搭建适合存储种子的地窖,容添丁负责跑腿收粮售粮。 事情商议起来简简单单,也各有分工合作。 生活与修行并不冲突,站稳跟脚甚至有磨刀不误砍柴工的推动。 如同张学舟忽然利用驯服异兽增添收入一样,这世上本就没有一成不变的谋生方式。 只要能看到一定的前景,他们就会准确插入进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