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1章:门口的野蛮人! (第3/3页)
许多,但是,还是不校 按照现在来培养,是让他接触各种各样的乐器和音乐。 “罗先生,朱姐,我们会按照公司的储备人才的福利来给你们安排的,除了一套房,固定的薪资外,你们什么都不用担心,只要专心研究音乐就校”
在梁淑宜看来,只要到时罗霖出道,成功之后,也就是公司的摇钱树,那么前期的投入根本算不上什么。 让罗林和朱美没想到,此次过来香江,还真的什么都不用担心。 但是,这里给他们的感觉,就如同另外一个世界一样。 除了繁华,就是很多很多的高楼大厦。 俩缺下午带着女儿离开浅水湾半山别墅,然后被安排到九龙一处公寓住下。 其后,他们很快就被安排进行训练,和接触各种各样的音乐。 期间,杨铭也不再去关心。 但是,他知道或许在他的作用下,罗霖可能比起历史上的叨郎会是更出名。 。。。 1994年。 此时,国内开始流行口服液。 杨铭并不关注,而是在关注另外一件事。 在1993年前后,万可旗下有55家附属公司和联营公司,遍布全国12个城剩 万可被批准在香江发行b股。 当时“大陆概念”在香江炙手可热,估计可得4.5亿元港币。 王实踌躇满志。 在筹划会上,香江渣打银行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瞪着很大的眼睛问王实:“王总,你们万可到底是做什么的” 王实后来,是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他。他回家拿出计算器好好算了一下账,把万可从1984年到1994年的贸易盈亏相加,结果得出的数字居然是负数。 他旗下的很多产业看上去都前景美好,而实际上却成长乏力,他也根本没有将之整合壮大的能力。 如果那位年轻基金经理让王实开始思考多元化与专业化的问题,那么,另一个人则用更极赌方式来“教训”他了。 1994年3月30日上午10点30分,鹏城最大的证券公司骏安证券的总经理张国青来到王实的办公室,他只坐了5分钟就离开了。 王实被告知,骏安已经联络了万可的部分股东,准备对万可的经营战略投不信任票,并建议改组董事会,新闻发布会将在两个半时后召开。 两年前才创办的骏安是一家“深不可测”的证券公司,拥有强大的背景资源。 1993年,它承销万可b股,成本在每股12元,结果推销不力,股票上市价每股只有9元,它手中压了1000万股。 按王实的揣测,张国青此次袭击万可,就是为了炒作改组新闻,拉抬股价,然后乘机出货减亏。 而张国青用来攻击万可的题材就是万可的多元化模式。在已经拟好的《告万可全体股东书》中,骏安指责万可的产业结构分散了公司的资源和管理层的经营重点,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 作为万可b股的承销商,张国青对万可的经营动态以及王实的多元化反思其实早有耳闻,他的出手可谓击中要害。 这是国内企业史上股东与董事会的第一次直接对抗,因此它被称为“骏万事件”。 被逼到了墙角的王实自然不肯束手就擒,他当即想尽一切办法,先是稳住一部分参与倡议的股东,然后向鹏城交易所提出紧急恳请,以“防止人为cao纵股价异动”为理由,要求停牌万可。 在之后的几内,张国青与王实各显其能、隔空交战,媒体一时沸腾,股票却硬是被停牌了整整4。 实际上,现在杨铭,帝国集团,还有蛇扣港等都是万可集团的大股东,但是,现在骏安集团很明显是想联合其他股东把王实赶跑,或者是故意炒作万可股票,从中牟利。 但是,王实知道,只要杨爵士一句话,那么万可就没有任何问题。 王实亲自坐车前来浅水湾半山别墅见杨铭。 在花园那里,杨铭见到王实,也听到现在王实起万可得情况。 在杨铭看来,这样的大战,其实在香江来根本算不上什么。 杨铭认为,在客观上,这也最终迫使万可和王实下决心走专业化的道路。 王实要卖掉了饮料公司、扬声器厂和供电服务公司,而将全部心思放在房地产上。 杨铭就万可事业的战略准则:一是“两个70%原则”,即万可集团70%的盈利必须来自房地产,而城市居民住宅项目又必须在房地产业务中占到70%,这使得万可的主业特征十分清晰;二是“高于25%利润不做的原则”。 在国内市场,房地产业从一开始就是暴利行业,几年前,万可只要一拿到土地批文,就有超过100%的利润,当时的房产界更影低于40%利润不做”的行规,王实的这个原则让万可规避了高风险,加强了公司适应经济周期的能力,培育了公司的竞争力。 此次,王实过来,杨铭亲自点醒对方,对方只要经营好房地产就行,再涉及到其他行业,营业额看起来好看,实际上利润并不高,反而容易遭到其他人攻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