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千零三十一章 无心插柳 (第2/2页)
加阻止,任由发展下去,必然会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现象。” “不至于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雪岩过虑了。”易知足笃定的道“眼下物价上扬,只是一种不理智的消费,很快就会平抑下来。再说了,真要有严重通货膨胀的苗头,也可以通过增加供求进行缓解,如今世界范围内又是经济危机又是农业危机,我国工业又是处于快速发展时期,不论是农业还是工业,增加供求皆是轻而易举。 另外,适当的通货膨胀是一件好事,不要提及通货膨胀就视如洪水猛兽。这段时间,我关注的重点在南非,雪岩不妨密切的关注各省的情况,若有严重通货膨胀的苗头,及时禀报。” 顿了顿,他接着道“还有,令各省分行,元旦之后严格贯彻执行禁止以银兑钞的规定,这也会导致一部分白银退出流通市场。” “属下遵命。”胡光墉连忙道。 南非,莫桑比克,马普托。 不过短短八年时间,马普托这个默默无闻的,当年不过是葡萄牙人在莫桑比克的一个小据点一跃发展成为南非第二大港口,仅仅次于开普敦,是世界有名的黄金港——名副其实的黄金港口,德兰士瓦金矿的黄金都是从马普托出发运往大清。 为了保证德兰士瓦金矿的安全,元奇对于马普托这个清国在南非最大的港口进行不遗余力的建设,港口设施,交通设施都冠于南非,在城市建设方面的投入也同样不小,当然,军事设施建设更是重中之重,持续不断的扩建,马普托已堪称是一座军事要塞。 临近中午,一支规模庞大的船队缓缓的驶进了马普托湾,所有船只上都悬挂着大清的黄龙旗,居中的一艘体型庞大的战舰上,易正行一脸兴奋的站在舰桥上望着前方的陆地,马普托他并不陌生,七年前,他到海军镀金参与过莫桑比克海战,如今可说是旧地重游。 七年前,他参加莫桑比克海战时身份不过是一个参谋,如今却是海陆总司令,全权指挥南非战场,跟随他前来的是从马尼拉和榆林抽调的两个旅以及护航的一支份舰队,早在君士坦丁堡有线电报中断之时,他就快速南下,汇合两个旅之后匆匆赶来以加强马普托的防务。 港口码头,早早就赶了过来迎候的莫桑比克军区一众军官坐在临时搭建的长棚里兴致勃勃的闲侃着,“与英吉利在南非一战,这才几年光景,想不到又有不开眼的敢来太岁头上动土。” “报纸上语焉不详,知不知道到底是哪个国家,敢如此胆大包天。” “还能有谁,必然是英吉利了,显然是研制出鱼雷了,胆子变肥了。” “英吉利的可能性真心不大,就算英吉利海军有了鱼雷,陆军有了重机枪和速射炮,也不可能是咱们对手,咱们跟英吉利前前后后打了几仗了?三仗罢,哪次英吉利赢了?” “你们看报都不注意措辞,不明势力,这个词你们好好琢磨琢磨,这不是指的哪一个国家,明摆着的,这次是几国联兵,欧洲人就好这一口,动不动就几国联合出兵。” “好家伙,可能还真被你说中了,快说说,会是哪几国?” “不可能是法兰西,普法战争战败,法兰西可以说是一蹶不振。” “难不成是德意志?那这一战可就真有点子嚼头了。” “能有什么嚼头,德意志陆军也就能在欧洲称雄。” “你小子口气倒是不小,校长对于德意志陆军都不敢有轻视之心,真要是德意志,可别掉以轻心。” “听说指挥这一战的海陆总司令是咱们的少掌柜,都说将门虎子,不知道咱们这位少掌柜,世子爷,学了咱们校长的几分本事?” “这可不好说,总之肯定是远远不及校长的。” “那还消说,校长可是咱大清的军神,大清的陆军海军都是校长一手创办,从创建元奇团练开始,大大小小无数一战,从未有败绩,堪称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少掌柜可就不好说了,这是第一次正经八百的领军出征罢。” “咸吃萝卜淡cao心,国之大事,唯祀与戎,校长是什么人,军国大事,岂会儿戏?遣少掌柜来,自然有其道理。” “说的是,退一万步说,如今有线电报可是便捷的很。” 话未说完,有眼尖的一眼瞅见军区司令冯子才纵马而来,赶紧提醒道“司令来了。” 一众军官顿时住口,齐齐起身迎了出去,已经六十的冯子才依旧身手矫健,纵马到的长棚前一圈马头,纵身下马,道“检查军容,列队,随我迎接德兰士瓦总统。” 一众军官列好队不久,就听的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骑当先的正是德兰士瓦总统小比勒陀利乌斯,不消说也是赶来迎接他们少掌柜易正行的。 小比勒陀利乌斯抵达马普托已经有两天了,冯子才特意发电报请他前来,却又不说明是什么情况,令的他这两天也是心上心下,清国正厉兵秣马出兵海外的消息他已是有所耳闻,但具体是什么情况他却不清楚。 下马与一众军官见礼之后进的长棚,小比勒陀利乌斯这才忍不道“冯司令是想让世子殿下亲口告诉我事情的真相?” 到了这个时候,冯子才觉的也没有隐瞒的必要,当即朗声道“具体是什么情况,我也不清楚,只知道,南非又将燃起战火。” “英国人?”小比勒陀利乌斯沉声道“英国人难道还没死心?” 冯子才云山雾罩的道“欧洲切断了有线电报,无法获得详细的情报,目前还无法判断敌人是谁,不过,应该不止一个。” 还不止一个?小比勒陀利乌斯心里一惊,欧洲人这次是几国联合从兵? “总统先生无须担心。”冯子才似乎能看透他的心思,“只要我国掌控着制海权,就能利于不败之地。” 。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