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6章:资源才是关键  (第2/3页)
烧制出来最好的白炭之类,也不可能全是纯净的碳元素,杂质必然相当多。    硫也是一样。    硝酸钾因为可溶于水,当下反而是比较能够提纯的一个。    总之,千头万绪,绝对不是简单的一条公式就能让人跨入新时代。    来到这年代也有大半年,朱塬很清楚,限制当下这个时代发展的,核心还是资源。小到火药,公式不重要,口诀不重要,关键是,木炭还好说,但,你到哪里去弄那么多足以将军队从冷兵器时代转向热武器时代的硫和硝?    以朱塬从后世带来的记忆,如同石油一样,硫和硝,两种矿产在这片大地上的储量,相对都是很贫瘠的。    或许,时代转变的初级阶段,一些相应的小型矿场,这方面,仔细找一找,毕竟土地足够大,应该能找到一些,但,如果要往大了搞,往更大了搞,短期内又无法实现工业手段生产的前提下,就只能寻找天然的且储量足够庞大的矿藏所在。    资源,才是一切的问题所在。    就像朱塬发散过程中想到的另外两件物事,玻璃和水泥。    玻璃,穿越者最爱。    问题是,大部分穿越者似乎都没有搞懂一个问题,玻璃的关键,是纯碱,而且需求比例相当大,烧一吨玻璃就需要两百公斤的纯碱。    纯碱哪里来?    从草木灰里提取碳酸钾,注定只能小打小闹,因此,你要烧玻璃,首先要找到碱矿,这才是关键。    还有水泥。    穿越者也挺喜欢烧水泥的。    问题又来了。    水泥烧制最需要什么?    能源!    朱塬恰好知道一个数字,忘记什么时候在一份报纸上随便瞄到,沿海的一个省,只是水泥生产,就占了这个省能源消耗比例的11%。    只是一成,多吗?    不多吗?    只是生产一个水泥啊!    再就是,水泥生产,最重要的是什么?    不是烧制。    是粉碎!    只是将各种石料粉碎成细腻的粉末,在整个水泥生产环节,消耗的能源,就有要占了六七成之多。    朱塬可以大胆给出一个推测,只是几百年后一个沿海发达省份11%的能源,就比这个时代整个大明王朝烧柴、烧煤、烧炭等等各种燃烧所消耗的能源还要多。    因此,突破农耕时代桎梏之前,烧水泥,考虑其中对人力、能源的消耗,远不如用糯米浆划算。    糯米浆可一点都不差。    不信的话,看看几百年后残留的南京城墙,还有北方那一条长长的城,粘合剂都是糯米浆,成百上千年时间,风吹雨打,依旧岿然。    内宅书房内。    朱塬的思维很发散,想到什么,就写什么,暂时都不管对不对,反正,之后肯定还要经过校对。    写意几个姑娘照例陪着。    见自家小官人如同写天书一样,转眼一页,转眼又一页,甚么硫酸铜不溶于水啊,甚么钨金属熔点三千度以上啊,甚么不同金属元素的焰色反应啊,全都看不懂。    或者,文字看得懂,连起来就不懂了。    而且,挺难相信的。    哗哗的风雨声中,忙碌了一上午,青娘过来说午饭已经好了,再次写完了一页不同金属化合物溶剂颜色的朱塬抬起头,才突然感觉,头有些晕。    用脑过度。    留白先察觉到不妥,见朱塬脸上泛着红晕,连忙凑过来,一边扶住自家小官人,一边伸手试了试朱塬额头,似乎有些热。    顿时都急了。    把自家小官人搀到东屋卧房,脱了衣服盖好被子,几个姑娘围着,午饭也端了过来。    吃了些东西,依稀听留白问要不要喊戴先生过来,朱塬拒绝,就沉沉睡过去。    好在真只是累了些。    睡一觉醒来,感觉就没了大碍。    风雨继续。    第二天,女人们就不再让朱塬进书房,总是要找些事情做,恰好,朱塬之前吩咐,崔慎很快就将新式的双人砣机送了一台过来,摆在南屋库房。    打算做手工。    这样的天气,做一做手工,消遣一下,也是好事。    顺便还锻炼了身体。    南屋空间不大。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