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南中四郡(求追读!)  (第2/2页)
的处置有关事宜。    “掌军中郎将,将这几日各地粮草之事文书拿来与我一观罢。”    董和官职为掌军中郎将,和诸葛亮一起署左将军府事,相当于诸葛亮的助手,外牧殊域,内幹机衡,属于刘备中央最核心的官员。    “公子请看。”    刘禅坐在主位之上,董和将一卷竹简放在刘禅面前。    这是他收集记录好各地郡县上缴的粮草数目。    若不事先处理,那现在放在刘禅案牍之前的,可就不仅仅只有一个竹简了,而是一大摞的竹简。    展开竹简,刘禅细细的看起竹简中的内容。    只是未过多久,他的眉头便紧紧的皱在一起了。    董和正在心中酝酿言辞,想着如何与刘禅解释其中的要害,不想刘禅将竹简看完之后,没有当场发问,而是将目光看向刘巴与许靖。    “刘公、许公,吏政民政可有通禀的?”    “老臣这里有。”    许靖将要通禀的民政要事拿了上来。    是关于征粮、征兵善后事宜。    “左将军长史善后事宜极为老道,我并没有其他要补充的地方,便按照长史所言,施行下去罢。”
    许靖虽然不被刘备所喜,但盛名之下无虚士。    作为现在益州名义上除刘备之外官职最高者,许靖的处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    “诺。”    许靖对刘禅的感情是非常复杂的,说是主公,他头上还有刘备,说是学生,但他哪有资格当刘禅的老师?    他原本虽是左将军长史,名义上刘备下的第一人,但没实权,就负责下文书、接待人才什么的。    还是刘禅成了成都留守之后,将益州民政这一块的事务交由他来处理。    这可谓是知遇之恩啊!    再将人事、防务的事宜处理完毕之后,刘禅看了董和一眼,才终于开口说话了。    “中郎将,这征收粮草的数目,似乎对不上了!”    刘禅面色平静,但众人都能感受到刘禅的愤怒。    “南中四郡供应粮草日渐稀少,上个月每个郡还送来一万石,现在南中四郡合起来,都没有一万石,其中必然有猫腻!”    董和心中早有准备,他上前对刘禅行了一礼,说道:“南中四郡多夷人,大多数未落户籍,即便是落了户籍,也很难收税,百姓亦是穷困,加之各地豪强阳奉阴违,没用供应不上一万石粮草实属正常。”    许靖也怕刘禅一时冲动,扰乱了大局,说道:“如今盐铁之税倍增不止,豪强巨富又捐赠了不少军资,加之汉中局势渐渐稳定,便是南中四郡不供应粮草,也不无不可。”    “诸位的心思,禅知之矣。”    董和许靖等人自然也是知晓南中四郡不服王化的。    但现在是特殊时刻。    汉中正打着仗呢!    万一后方乱起来了,没有迅速镇压,威胁到成都安危,让成都有不保的风险,那在汉中作战的士卒还能有心思留在汉中?    老婆孩子都在成都,你让我在汉中玩命?    届时...    如今的大好局面恐怕会消失殆尽。    但刘禅的想法,却与他们不同!    南中四郡不服王化?    那就打到他服为止!    ……    月票推荐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