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4章 兰亭公益展(求全订和月票!) (第2/2页)
> 唉,女人,果然是阻碍自己学习的麻烦呐。 …… 睡觉前,李石在淘宝上买了一把能躺着摇一摇的藤椅。 他选的时候,琢磨着椅子说不定同时不只承受自己一个人的重量,特意选了加粗的铁艺框架。 加上高韧性藤条包裹编织,据说可承重达六百斤。 颜色上,选的是那种老竹子用久了的颜色。 …… 之后两天,三人过得悠哉悠哉的。 李石每天除了写两个小时的论文,就是练习一个小时的书法——半个小时写李清照那三首词,半个小时临《兰亭序》。 其余时间,都是闲着。 偶尔和李诗意沟通舞蹈,大部分时候在、玩游戏、聊天、散步、发呆…… 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整个人似乎都逐渐变得慵懒起来。 这是和住在大城市里完全不同的两种状态。 李诗意也是如此,她每天不是写字,就是读词。 不仅仅是选的那三首词,李清照所有的词都读,遇到不解的地方,就会去问李石,而李石也一次都没让她失望过,再偏僻的词,都能跟她解释的很清楚——实则李石除了文言文和诗词水平越发深厚了之外,也是因为之前就已经把李清照的七十八首诗词都读写过数遍,也掌握了李清照、赵明诚的很多史料。 他精力充沛,学习效率高,早已下足了功夫。 李诗意偶尔有些灵感,就去一楼的客厅,或者院子外面编上一段舞蹈。 编完后,通常不与李石说,径直去卧室里和她导师发视频通话。 不过每次和她导师交流完后,她会跟李石说一下舞蹈编排的进度——比预期的还要顺利。 艾雅的日子过得比他们俩忙多了。 随着素描学习的深入,她在首次画完一个完整的几何体后,就真的喜欢上了画画,甚至略略有些沉迷。 通常拿着笔对着素描本,一坐就能坐上两三个小时。 藤椅是下单后的第三天送到镇上快递点的。
李石找孙林借了电动三轮车,去镇上搬了回来,本来想摆在外院里,但又觉得放在这会妨碍李诗意跳舞,就放到了内院天井下的石板上。 躺在椅子上,视线穿过屋顶,望着天空,有一种特别的感觉,尤其晚上看星空,更多的是视野被屋顶所阻挡,像是被困井底的囚徒,也像走不出地球的人类,所看到的是那么的片面,只有整个宇宙很小很小的一个角。 李石并不喜欢这种感觉。 隐隐的束缚感让他很难受。 不过他还是坚持躺在那个位置看了两个晚上的星星。 这样的经历,这样的心境,也是精神上的积累的财富,与书道有益,也与以后的学习有益。 后来,他把藤椅还是搬到了外面院子的桂花树下。 每天晚上就躺在这个椅子上跟艾雅、李诗意聊天,交流书法诗词或者绘画的心得,当然更多的是李石指点她们,偶尔也一起玩玩游戏,开黑打农药,或者吃鸡。 很悠闲。 不过当他某一次忽然觉得发呆也是一件美妙的事情后,又觉得这样的日子,其实过得也挺充实。 这天傍晚,李诗意忽然开心的告诉他:“老乡,舞蹈编好了,我和我老师都觉得完成度很高了。” 李石正在一本名叫《北宋古文运动发展史》的纸质书在看,如今他房间里放了十几本实体书,都是到这边后,在网上买的。 闻言惊喜地抬头看向她:“那太好了,练习需要多少天?” 李诗意想了想道:“我自己编的舞,练习两三天也够用了。” 李石嗅了嗅空气中如今越发浓郁的桂花香,又抬头看向上面的树枝,绿叶间,早已有点点金黄点缀其中。 “那好,咱们三天,或者四天后的早晨,尝试第一次。” “好。” 约定了时间,李石依旧如往常,李诗意则把大部分时间放在编好的舞蹈练习上。 所以,院子里会时常响起那首古典的轻音乐。 每当音乐响起的时候,李石都会特意不去听,自己刷刷视频,或者转移注意力,去做些别的什么。 隔了两天,李诗意跟他说可以了,不过时间改一改,把早上改成傍晚。 “这些天桂花落下来,就不打扫了,我要踩着一层金色的桂花独舞。” 这方面李石自然随她:“行的。” 他想了想,又道:“那就明天傍晚。” 时间临近。 李石稍微一点点紧张,不过他头一天晚上就开始重新阅读赵明诚的资料,开始在做心理建设和暗示,甚至当天晚上特意让艾雅去隔壁睡。 这些天,两人虽然没有更进一步,往深了发展,但小姑娘九天有七天是在他这边睡的。 也是最近住心境平和,他为了学习,克制住了自我的行为。 说起来,挺牛比的,艾雅这么漂亮一姑娘,可不是什么人都能办得到的。 第二天白天,李石和李诗意都在做准备。 到了下午,就都换了宋代的汉服,连艾雅也换了。 李石穿的是湖蓝色绣银丝点素圆领袍,没有多余的修饰,只是腰间别了一块和田籽玉佩。 宋时文人打扮,简单,恰好合九月中旬里这山中的天气。 换了衣服,他先去院子里摆好了条案,又把文房四宝放好,才返回房间,又拿了一本书,走到李诗意门外,轻声喊了句:“韵娇,我先去院子里等你了。” 为了更有代入感,两人互相取了小名。 李石给她取的是“韵娇”,出自“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 她给李石取的是“檀郎”,出自“笑语檀郎,今夜纱厨枕簟凉”。 都是李清照的词。 李石顺带给艾雅也取了个,叫“锦书”,今天的身份是自己的侍女。 “檀郎且去。” 听到屋里传来文绉绉的回应,嘴角流露出一抹笑意,拿着书本放于腰间,转身,下楼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