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09章 盐商争着抢着阉割自己,明中六大奇案,陈友案(1.5万) (第8/9页)
> 陈友立刻上书,大呼冤枉,还说范昇可作证。 直接把拱卫南京的范广,拖下水了。 都察院、监察司派人去吐鲁番,核实功绩,而刚刚抵达吐鲁番,就有兵卒举报陈友,阴谋造反。 “陈友虚报功劳,怕是有的,阴谋假占吐鲁番,未必不存在。”马昂幽幽道。 监察司,是由原六科人马组建的,由周洪谟担任监察史。 “不是不存在,而是几乎确定。” 周洪谟认真道:“这陈友和满速儿相交莫逆,之前就提过,和满速儿共管吐鲁番。” “之前我朝情报有错,以为吐鲁番已经脱离了东察合台汗国,从满速儿进入吐鲁番,说明东察合台汗国尚能控制吐鲁番。” “而这满速儿,又有名将之资,和大明打得有来有回,平分秋色。” “陈友用一个月时间,就荡平吐鲁番?军报又语焉不详,战功含糊其辞。” “所以都察院御史秦纮,举报陈友。” “我监察司派人去查了,发现吐鲁番十分蹊跷,明军看似接管了吐鲁番,却未有屠城之举,显然陈友是和满速儿共管吐鲁番,而非真的占据了吐鲁番。” 什么时候大明彻底占据一地,要看屠没屠城了? 然而,姚夔等人却在思考。 陈友冒功,却便宜了于谦。 妖书案,让于谦深陷泥沼,在京师名声已经臭了,突如其来的陈友案,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 周洪谟,是正统十年进士,是皇帝的侍讲学士,皇帝极为喜欢听他讲学。 所以,监察司第一任监察史由他担任。 秦纮,是景泰二年进士,其人刚烈,以魏征自比,经常公车直谏,几次都不给皇帝面子。 这样的人,会被于谦拉拢吗? “周监察史,不能凭屠不屠城,来判断陈友的功劳。”姚夔不希望出现陈友案。 “如何不能?陈友第一次攻打吐鲁番,就屠了吐鲁番各城。” 于谦反驳道:“当时寇深还问过他,吐鲁番多有民众信仰伊教,你陈友也信仰伊教,如此屠杀同类,是否有伤天德?” “他陈友却说:我先是陛下的臣子,然后是大明百姓,最后才是伊教信徒。” “他还焚烧了伊教的寺院,可见其心。” “众所周知,伊教之人,对教派认同感极高,陈友焚烧其寺院,必然不死不休,为什么陈友没屠城呢?” 于谦要把陈友案实锤。 只要陈友案燃烧起来,他于谦就趁势脱身了。 耿九畴发言:“邢国公,您不觉得您这番解释,过于牵强了吗?” “如何牵强?” 于谦反问:“景泰十年七月陈友奏报,言说吐鲁番百姓皆信仰伊教。” “当年蒙古人就信仰伊教,何等情况,难道我们还不知道吗?” “陈友也是伊教信徒,为何就不是我明人了?”耿九畴反驳。 “陈友焚烧寺庙,导致伊教信徒深恨陈友,如何不对?”于谦有点着急了。 其他人笑而不语。 可不可以这样理解,陈友案是于谦炮制出来的? 争论不休。 于谦、周洪谟断定,陈友冒功,假占吐鲁番。 姚夔、耿九畴则认为当继续调查。 孙原贞轻轻咳嗽一声:“陛下刚离开京师几个月,京师就频发三案,诸君有何看法?” “没有陛下坐镇,魑魅魍魉不断,只能请圣驾回銮。”耿九畴很会跪舔。 于谦最苦。 汉宗案、妖书案,两案对他而来。 周瑄调查之后,大肆清洗他的党羽,朝中有十几个官员,被关押在大理寺诏狱。 而在南京的皇帝,并没有明确批示,厂卫也没有参与其中。 终于迎来了转机! “年初时,两淮盐商试图断盐,来要挟陛下,如今盐商尽被诛杀,实行新盐政,全国还在乱着。” 陈文和稀泥:“我以为,现在当时中枢团结,共克难关的时候。” “两淮盐政出问题,很多地方百姓吃不到盐。” “即便陛下放开盐控,各地都在采盐,也难以立刻平息乱象。” 谁都知道,陈文是中立派。 没人听他的话。 这是倒于的最好时机。 孙原贞和姚夔不想放过。 “邢国公,您不觉得这陈友案,发生得很巧吗?”孙原贞忽然道。 姚夔、孙原贞是倒于坚决派。 耿九畴、王复等人是半中立,有好处就上,没好处就歇菜,也可能跳向于谦。 “耿尚书的意思是,我发动的陈友案?” 于谦嗤笑:“我一举一动,你们有多少双眼睛盯着?我家中有多少奴仆,你们难道不清楚?” “陈友立功心切,想在死前立功封侯,所以冒功封爵,跟我于谦有什么关系?” 吵了一个时辰,也吵不出结果来。 于谦拍板:“不管是真是假,必须将陈友捉拿回京,绝不能让他继续领着大军。” “可若是真的功劳呢?”孙原贞问他。 “孙尚书,你能保证陈友一定可信吗?如果他率领大军造反,后果你来负吗?” 谁也负不起这个责任。 必须解除陈友的兵权,将陈友缉拿回京。 “可吐鲁番尚在打仗,而满速儿虎视眈眈,一旦朝廷换将,满速儿兵进吐鲁番,吐鲁番又丢了,那么此案是真是假呢?” 一直没说话的马文升,发表言论。 整个文华殿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