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_第336章 十三件大事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36章 十三件大事 (第3/7页)

财,打发他们回国便是。”

    “哪还用得上一百年啊,十年咱们就学会了,没等他们大批进来吸血呢,就把人赶走了呀。”

    这话让朱祁钰和李贤一愣,旋即哈哈大笑起来:“还是老太傅看得通透。”

    “朕还在犹豫呢,该不该引进一批人才进来。”

    “经老太傅这么一说,引进来。”

    “让他们给国朝卖命,然后赶走。”

    胡濙见皇帝煞有介事的样子,轻笑道:“陛下,您不必心思这么重。”

    “大明之强,在于包罗万象。”

    “不管长成什么样的人进来,十年之后,必会汉化,打心眼里把自己当成明人。”

    “这是汉文化的优越性。”

    这是大明的自信,强大的文化自信。

    “那这事就定下来,和西夷商议,招募一批人才来大明。”朱祁钰道。

    朝臣对这点并没反对,这是小事,皇帝是被答案吓到了,但别忘了,这是汉人最伟大的时代,这种伟大还要持续二百年呢。

    “梁珤的军报,诸卿都看了吧?损失肯定大了些,银子确实没少花。”

    “但收获也不小,梁珤将两国扫净后,得金银珠宝钻石,价值近六千万两。”

    “两个小国,就赚得盆满钵满。”

    大明不产钻石,但晋朝就已经有外国进献钻石了,所以百官并不陌生,家里都有。

    朱祁钰脸上带着笑:“杀人放火金腰带啊。”

    “虽然后续占领难度太大,起码这一波咱们赚了不是?”

    “还是按照老法子分配。”

    “年前,去河北、河南征一批人,趁早送去吕宋和渤泥,跑马占地。”

    “新移民的地区,就不要征人了,两湖、山东都不征人,尽量维持地方安定。”

    预计是征一千万。

    但不可能一口气征走,而是一点点征,送去集训,然后再征,再练,再征的。

    圣旨前天就传下去了,福建已经组织人南下了。

    “交趾的奏疏,已经三路伐老,明年雨季来临之前,老挝也就平定了。”

    朱祁钰对老挝不感兴趣,这是个太穷的地方了。

    兵还不凶,修路去吧。

    喝了口茶,润润嗓子。

    “第十件事。”

    “是宫中的事。”

    “朕离京两年多,很多宫娥到了年纪,耽搁了出嫁。”

    “朕会多备一份嫁妆,到了夫家不能给气受。”

    “朕知道你们都互相订好了夫家,下朝后传一句话,就说耽搁了好日子,可以怨朕,但不能给她们气受。”

    “在宫中伺候过朕的,都是有功的,你们家中是娘家,宫中也是她们的娘家。”

    “若谁跑到宫中哭诉来,朕可给她们做主啊。”

    朝臣哭笑不得,这是为自己闺女撑腰,骂着人家爹。

    不过,也松了口气,这些娇惯了的大小姐,竟还让皇帝很满意,是好事的。

    “这几年,朕在宫中设了女学。”

    “请了些闺阁诸葛来讲学的,朕还编纂了教本。”

    “宫娥们都在女学里学过习的,偶尔朕还给她们讲过课。”

    “这件事诸卿可知道?”

    还真不知道。

    皇帝在内宫的事,密不透风,除非皇帝想泄露,不然泄露出一丝一毫,都知监天天都会查,查到的后果会很惨。

    “臣等谢陛下教谕之恩!”朝臣跪伏在地。

    本以为女儿进了火坑,谁知道是进了金山啊,皇帝亲自授课,这是大靠山啊。

    “朕在想啊。”

    “男人能读书,女人怎么不能读书呢?”

    见朝臣反应很大,朱祁钰压手:“朕打算在宫外设女学,挑一个私密的地方,不许男人进入即可。”

    男女大防真的可怕,朱祁钰也没法改变。

    风气的变化,得慢慢来。

    “当然了,这是对民间开放的。”

    “官宦家中的女儿,都在宫中上女学,朕亲自教导。”

    “姚夔,朕问你,你小时候是令堂教导更多,还是令尊多呀?”

    朱祁钰见朝臣不以为意,才发问。

    姚夔微微一愣:“老臣儿时,父亲在外忙公务,是母亲教导的多。”

    “李贤,你呢?”

    肯定是母亲啊,父亲哪有功夫管孩子呀。

    “诸卿,你们也都是母亲教导居多吧?”

    “长大了,入学堂了,才是老师教导,对吧?”

    “真正影响人一生的人,不是父亲,而是母亲。”

    “朕这话,诸卿承认吧?”

    朱祁钰看见朝臣陷入深思,便道:“所以朕觉得,女子当入学,学好了,才能好好的教育孩子。”

    “孟母三迁,岳母刺字这些脍炙人口的故事,不必朕重复说了吧?”

    “倘若天下母亲,皆是孟母、岳母,那么天下人才会有多少呢?”

    朝臣醍醐灌顶。

    皇帝是让女子学习后,教导儿女成才,这可是关系着千家万户的大好事。

    马文升率先道:“依陛下之言,若女子读书,便能更好的教养孩童,可是,民间穷苦,又重男轻女,男孩尚且读不了书呢,何况是女孩了?”

    “确实是这个理儿。”

    朱祁钰笑道:“可不做是一回事,不知道是另外一回事。”

    “朕的意思是,让礼部出一些书籍,让儿童能看懂,起码认识几个字,女孩也要认识几个字。”

    “教育是大计,可以慢慢来嘛。”

    “先把官宦家中的女子,教导好了,久而久之,天下百姓不就都识字了吗?”

    大明的识字率是很高的,民间也有非常浓郁的向学之风。

    “臣等没有意见。”朝臣也都开始深思。

    在宫中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