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56章 皇帝教子,招揽天下精英入大明可不可行? (第6/7页)
钰笑道:“哼,太子的话,不过纸上谈兵、夸夸其谈而已,您不戳破他,是给他保留颜面啊。” 朱见淇一愣,我说的这么好,亲爹还不满意? “请父皇指教。”朱见淇不服气。 朱祁钰就喜欢他又菜又爱玩,笑着说:“你所说的一切,都建立在大明在欧罗巴打胜仗的前提下。” “项忠,你来告诉他。” “大明能在欧罗巴打胜仗吗?” 项忠出班行礼:“回禀陛下,若交给微臣来打,微臣没这个把握。” “原因很多,但根本原因是,距离太远。” “大明横跨万里去打仗,而对方是在家门口打仗,差别巨大,而且欧罗巴并非都是弱国,要打就得打强的,微臣认为没有把握。” 朱见淇不服气:“背后不是有楚王支持吗?” “楚王尚需大明支持,而兵卒打仗,还要结合地形、天气、局势来具体cao作。” 项忠不客气道:“微臣觉得没戏。” 项忠是聪明人。 自从上次试探皇帝之后,就开始和太子划分界限,仿佛他是皇帝的孤臣,只有皇帝才能用他。 这是让皇帝安心,他绝对不会和太子联合,发动玄武门之变的。 朱见淇看向韩雍。 韩雍轻咳一声:“微臣也觉得没戏。” 韩雍对太子,也是若即若离,他虽是文官,其实是武将,皇帝把他当帅才培养。 他和项忠、王越,是未来接替于谦的人。 “听见了吧?朝中能打仗的人,都告诉你没戏。” “所以你说的一切,根本不成立。” 朱祁钰道:“太子,打仗不是想当然,尤其横跨万里打仗,绝不能一拍脑袋就定下的。” “看看王越平定三缅,多么容易的战争啊,准备十年,打了三年,到现在还没有定论。” “这是在家门口打仗,三路齐出,王越掌兵,尚且不能速胜。” “何况万里之遥,在人家家门口打仗呢,这里面变数太多了。” 朝臣点头同意,皇帝最优秀的一点,就是对自己定位十分清晰,他很少做出出格的决策。 “现在大明最重要的是,稳定楚王宗国,让楚王顺利建国。” “其次就是合作,咱们和欧罗巴没有深仇大恨,引进精英,为国朝效力,以后问题以后说。” “至于打仗,朕劝你们先息了这个念头。” “必须得楚王彻底立足,打败奥斯曼之后,再考虑其他战争。” “之前中枢定为三年便可开战。” “现在看是莽撞了,非洲最难的是疾病啊,本以为冬天登陆,咱们的人会适应气候。” “结果到了夏天,该得病的还是得病,尤其是疟疾,根本无解。” “大明移上去四十万人,死了足足十万啊!” “都是大明好男儿,都是开疆拓土的功臣,一场病就大面积大面积的死,朕看着奏报都心疼。” “若能有四十万大军,楚王的宗国早就立起来了。” 朱祁钰表示无奈:“郭登也得了场重病,差点就没熬过来,幸好有欧罗巴商人进献一种树皮,救了郭登的命。” “要不是得到了这种树皮,现在大明还无法在非洲生存呢。” “估计人都撤回来了。” 这种树皮,就是奎宁! 从南美金鸡纳树上取的树皮,辗转进入欧罗巴,但欧罗巴也没人重视这东西。 是明人大规模疟疾之后,朱见深发布悬赏令,才有葡萄牙商人进献神药。 郭登是吃上了,很多官兵没吃上,就死在了非洲。 大明官兵都是喝开水吃熟食,甚至不敢进入深山老林里去,备足了蚊虫药物,结果还是大规模得疟疾。 非洲实在是不毛之地。 “第一株金鸡纳树,已经送到了中枢,正在宝州府试种。” “也许,这就是攻克疟疾的克星。” 朱祁钰道:“朕看呀,最少还需要两年时间,才能开拓出理想的根据地,再和奥斯曼一战。” “朕当初以为派去百万大军,能平推奥斯曼呢。” “结果,一场疟疾,送走了十万大军啊!” 朝臣也唏嘘。 大明当初制定政策的时候,就是高屋建瓴,不了解非洲情况,就随便制定。 结果打脸了。 移民计划也被迫终止,只能等待那边开发出来后,再一点点移人过去,人不能太多,因为那地方不宜居住。 非洲是旱的旱死,涝的涝死,非常不适合种植庄稼。 好在派去的是朱见深,换一个人,可能都打道回府了,想换一块封地了。 “陛下,非洲毕竟离大明太远了,一来一回危险不说,需要一两年时间。” 姚夔道:“中枢当时制定的政策,是根据三宝太监下西洋时的资料,以及梁珤带回来的资料判断的。” “和事实有些偏差在所难免。” “楚王和郭侯能排除万难,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这几年,大明的防蚊药突飞猛进,尤其融合了泰医、柬医、安医精华之后,对治疗热病,有着显著提高。” “只要中枢支持楚王,楚王就能在这块地方生存下去。” 因为占了很多热带地区,对于防蚊防虫,医者有了清晰认识,医者又集百家之长,研制出很多药方,非常有效。 朝臣也是这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