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动刀了 (第2/6页)
似笑非笑。 本来,这件事可大可小。 朱祁钰本想让所有人把贪的银子补齐,这件事就完了。 可他的贴身太监,竟然和宫外有接触,如此重要的关节,竟给宫外通风报信,这问题可就大条了。 “皇、皇爷,奴、奴婢……”汪直上下牙打颤。 “朕真没想到,养了一条白眼狼啊。” 朱祁钰放下杯子:“阮继道,他给谁家送信了呀?” 一个一直低着头的男人,跪伏在地上:“回陛下,他传信给两家,一家是首辅朱英,另一家是户部尚书项忠。” 朱见淇也被吓到了,他从来没见过这个什么阮继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还有,汪直什么时候和朱英、项忠有联络的? 一个首辅,一个户部尚书,和皇帝的贴身太监联络密切,他们要干什么? 关键是,他爹眼神玩味,是不是早就知道? “让那两个狗东西滚过来。”朱祁钰语气随意。 这让朱见淇更摸不准了,皇帝究竟有什么底牌? 而这时,郭登已经入午门了。 汪直要求饶,却被阮继道捂住嘴,用拂尘头砸他的头,让他闭嘴。 汪直也没想到,自己会被人砸,估计死得会更惨。 整个养心殿静悄悄的。 郭登已经在门口求见了,随着太监进来,八十岁的郭登,其实是在京营练兵。 最近外藩对兵丁需求量太大,他只能亲自坐镇,看着练兵。 “臣郭登请圣上躬安!”郭登进殿之后,觉得气氛诡异的沉闷。 “朕不安。” 朱祁钰缓缓抬起眼皮子:“有人要谋反,郭登,你会参与吗?” 郭登尿都快吓出来了:“陛下,老臣对陛下一片丹心呀,就算您取走老臣满门性命,老臣也不敢谋反啊!” 坐镇京中的国公,可不止他郭登一个人。 还有范广、沐琮、朱仪、杨信,以及缠绵病榻的方瑛,京外更多了,别说公侯了,皇帝多少个儿子呢?个个都是外藩,兵强马壮,若皇帝出了什么事,看看他们勤不勤王就完了。 “你手握京营三十万,你未必有这个心思,万一黄袍加身呢?”朱祁钰问。 “陛下呀,您就别玩老臣了?老臣家族世代忠良,为什么要谋反啊?”郭登真没这心思。 “太子说的,朕老了,杀不了人了。” 朱祁钰在笑:“说勋贵的人心,不在朕这里,而是和文官蝇营狗苟,郭登,你说呢?” 提及文官,郭登立刻想到了什么。 郭登立刻道:“陛下,老臣永远站在您的身边,我郭家,从先祖郭英起,便世代忠良,侍奉七代君主,绝无一丝反心。” “三十万京营呢?” “您指哪,就打哪!”郭登磕头。 “万一有人不听话呢?或者说,朕要清洗军中呢?”朱祁钰直言不讳。 郭登心里头一哆嗦:“陛下,九门提督府、禁卫、养马军等等,军中军力实额27万。” “近有天津水师24万,河南、山西、热河、辽宁、山东随时有三万大军待命,一日之内,皆可进京。” “只要圣旨传出去,边军立刻响应,最近的吉林、黑龙江、西域边军合计54万,三日内可抵达京师!” “还有南京镇戍军,中都留守司,以及上海水师,共有50万,皆可在三日内抵达京师!” “远的就更多了!” “王越麾下,驻扎在印度雄兵七十万,皆是百战雄兵,坐海船一个月内能抵达京师。” “咸海都督李瑾,麾下铁骑24万,尚可从藩国征召大军,短时间凑齐50万骑兵没有问题,顺着中华江便可回京,不超过一个月!” “陛下发下圣旨,各地藩国,可凑出雄兵200万,戍卫陛下!” “没有人敢造陛下的反!” “陛下想清洗谁,老臣便为陛下清洗谁!” 郭登跪伏在地:“京中百战老将,尚有范广、杨信、朱仪、朱永、陶瑾、许泰等领兵大将,也有上百员领兵将领,而武学之中,随时能征召起基层将官万余人,京师人口高达1200万,随时能征出120万大军,老臣有把握,一个月内成军!” “京师有56座城门,陛下一道圣旨给杨信,杨信可在两个小时之内,关闭所有城门!” “陛下说军中有害群之马,但老臣可以保证,京营中有二十万以上,是真心忠诚于陛下的。” “陛下一道圣旨,天黑就能动手!” 郭登跪伏在地。 “听到了吗?太子?”朱祁钰看向朱见淇。 朱见淇真没想到,老皇帝看似不掌朝政,其实对军中掌控牢牢的,不管何时,都能征召起大军来。 可是,这只是郭登一面之词罢了。 朝廷贪污严重,他就不信军中没有一份。 “告诉他,为何京营忠诚于朕!”朱祁钰觉得太子没救了。 “回陛下,回太子殿下。” 郭登回禀道:“京营与边军、新军互相替换,以边军和武学学生为基,补充新兵进来,才算成军。” “京营随时调动,所有调动掌握在军机处里。” “只有陛下加玺,才能调动,所以很多调动,朝野上下并不知道,军中也是保密的。” “所以,京营之中,究竟是谁在掌兵,军队成员是谁,除了军机处外,无人知晓,即便军机大臣,知道的也是一支军队调动而已。” “军中来源驳杂,兵员来自天南海北,随机组建,他们可能不知道领兵将军是谁,但肯定知道皇帝。” “哪怕有人煽动造反,响应的也没几个人。” 郭登这么一解释。 朱见淇明白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