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371章 朕是老了,不是提不动刀了 (第5/6页)
以前想着,一个守成之主也好,但不能真是傻子吧。 “陛下,圣孙聪颖,可承嗣大统!”项忠聪明啊,但说好圣孙的谢缙,可没好下场。 朱见淇的嫡长子,朱佑桢是很聪明的,皇帝还算喜欢。 可孙子哪有儿子好啊。 老四家里的几个儿子,也都是有本事的。 只是不知道老四愿不愿意回来当皇帝了。 “陛下,太子这些年并无错漏之处,被人糊弄,恰恰说明太子仁爱。” 项忠咬牙道:“太子当太子已有二十八年,朝野民间皆认同太子,您贸然更换,怕是社稷不稳。” “再者,汉高祖、晋武帝都想过换太子,后来皆因种种原因,不能更换。” “陛下,此事比清查贪腐,更加严重。” 朱见淇都没想到,一向和他不对付的项忠,竟然支持他当太子,是因为自己太蠢了吗? 朱祁钰目光闪烁:“你是说朕太老了?” “老臣不敢!”项忠碰碰磕头,额头出血。 若用太子为刀呢? 朱祁钰想一个坏招,坏了太子的金身,他不是仁爱吗,让他主动去杀人,去当一个刽子手,清洗朝野贪污官员,看看朝野会不会支持他? 会的! 一个傻太子都会支持,何况一个刽子手了。 但这只会丢老朱家的脸,丢他皇帝的脸。 “罢了,先下去吧,明日朕要看到名单。” 朱祁钰忽然发觉,自己有些事能做,有些事做不来了。 当了二十八年的太子,他换不了了。 那就熬死他吧。 朱祁钰本想把太子留下来,训斥几句,却发现没心思了,人就是这样,一旦厌恶,就会两相看厌。 回到宫中的朱见淇,大哭一场,心里憋闷。 而接下来几天,宫中的人明显在减少,很多人消失了,这是皇帝在清洗汪直的党羽。 据说汪直死得特别惨。 让朱见淇恐惧的是,有几个东宫的伺候太监,竟都是汪直的人。 汪直的背后是皇帝。 是皇帝埋钉子在他的宫中。 唯一让他费解的是,那些为皇帝效力的生面孔是谁?大明没有这个部门啊。 皇帝什么时候组建的这个部门? 养心殿里,皇帝改变了习惯,不用一个太监服侍,而是很多太监一起服侍,彼此监督。 而且,宫中进来一批新面孔的宫娥。 她们在乾清宫、养心殿里伺候,没人知道这些人的来历。 孤儿! 朱见淇有点琢磨明白了,这些人是皇帝收养的孤儿,然后从小训练成间谍,为皇帝所用。 是谁在为皇帝训练的? 他想起一件旧事,景泰八年的时候,皇帝曾令舒良,在山西秘密训练一支军队。 后来皇帝巡幸南京的时候,是这支军队贴身保护。 肯定有人,秘密在给皇帝训练间谍,从养济院里面挑出来的孩子,从小训练,然后潜伏在某个部门里,如影子一般,充当皇帝的耳目。 “父皇真的是谁也不信啊。” 朱见淇震恐:“汪直贴身侍奉他十几年,竟然都不知道父皇藏了一手,那么,这支秘密间谍里面,是不是还有一支力量呢?默默地观察着这股影子势力?” “听郭登说,军事调动全出自皇帝命令。” “问题是,我执掌朝政这么多年,竟然不知道京营是如何构建的,不,是知道的,知道的是以前的消息。” “军制是哪年改的?我怎么一点都不知道呢?” “哦,对了!” “有一年,于谦忽然入宫,和皇帝密谈很久,一定是那时候改的,是于谦亲自主持改的!” “对,一定是于谦!” “那是哪年来着?景泰四十年?” 朱见淇有点记不清了,反正有一段时间,于谦经常入宫。 只有于谦,才能如此大动干戈的改革军制。 “所以,皇帝压根就不慌,我执掌朝政,和重臣勾勾搭搭,他也不在乎。” “朝臣上下贪污,有的权倾朝野,他也不在乎。” “就像朱英,在他面前,就是一个奴婢而已,只要他一句话,就能处死这个权倾朝野的朱英!” “这就是皇权。” “难怪父皇只骂我蠢,没有说我有异心。” “因为朝臣都能糊弄我,压根就不跟我一条心的。” “那勋贵真的皇帝一条心的吗?” “未必吧。” “不然皇帝为什么高高抬起,轻轻放下?” “他也在怕,他对军权的掌握,恐怕不如年轻时候了,或者说,精锐在国外,调回来需要时间。” “所以他在虚与委蛇。” “等精锐回朝,便是他展露爪牙的时候。” 朱见淇发现自己聪明了。 这一刻,他才有点看懂他爹。 他爹这个棋手,喜欢大开大合,得势便斩草除根。 这次没有,说明他没有得势。 朱英、项忠看似惨,其实只是做做样子罢了,他们清查贪腐,也就杀几个牵头的,然后把银子还一部分,给皇帝交上一份答卷而已。 那么他们知道,皇帝会调大军回朝吗? 会的。 那么摆在朱英、项忠面前的,要么是断臂求生,要么是铤而走险。 “朱英、项忠哭成那样,他们敢铤而走险吗?” 朱见淇思索半晌,摇了摇头:“谁跟他们造反啊,那些贪官污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