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372章 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 (第1/5页)
大明景泰:朕就是千古仁君正文卷第372章故宫博物馆,收集别人的文物,让别人无路可走,十二年义务教育肃贪之风骤起,朝堂一片混乱。 聪明的,立刻归还赃款,然后到养心殿外跪下请罪,傻的装傻充楞,这样的官员必然被杀鸡儆猴。 而民间,并没有被朝堂上激烈的政治活动而影响。 中枢一直在让政治和百姓剥离。 目的是形成政治高度垄断。 百姓永远是被动的,他们没有选择的权力,只能被动的被选择,然后认命就完了。 在报纸上乱喷的愤青,会被爱心人士关怀,说“你不行你努力呀”“你为什么不努力?”“有这怨天尤人的功夫,都能打一宿螺丝了”,然后节奏就歪了。 中枢在脱离群众。 政治权利和群众,本就不可能融为一体的,这是先天性决定的。 所以,民间受中枢影响不大。 百姓照常上班、下班,原城市没有工厂,工厂都在城外,就是现在的新城,所以百姓基本都住在那边。 自行车非常普遍了,几乎人手一台。 但上高速路,是要付钱的,百姓舍不得付钱,就走老路。 民间老路分几种,有用熟土夯实的土道,下雨天就泥泞难行;一种是修的青砖道,这种基本用作城市交通;还有一种石板路,石板路,商业街才修石板路的,最后一种是煤灰路,在土道上堆的煤灰,走时间长了走出来一条路。 而随着铁路、沥青路的普及,这几种路都不太修缮,基本都是百姓自己管理,保护得也不错。 因为修缮道路,不在政绩考核之中,所以地方官员都不管修缮。 除非特殊天气,才会走沥青路。 幸好,每个城市的下水做的还算不错,下水和废水、污水的排理,是城市建设的硬指标。 骑自行车,不能走煤灰渣路,容易扎坏车胎,修理费用太高。 到了下班点,工人们成群结队的推着自行车走出工厂大门,男男女女,彼此说说笑笑的。 男女平等喊了三十年了,已经没人说三道四的了。 归根结底是女工赚的不比男职工少,人有钱就硬气。 谁说女人非要回家做饭带孩子,什么君子远庖厨,这话都滚远点吧,一个家庭,分得这么清,日子就没个过了。 景泰年间,男女关系就很融洽。 只是儿媳和婆婆这种天生冤家,那是怎么也调和不到一起去的,归根结底是三观不合。 闹着分家的声音,此起彼伏。 贯穿整个景泰朝。 朝廷倒是不反对分家,但也不支持,民间因为家庭不和离婚的案例越来越多,所以在景泰四十九年,中枢支持分家。 家庭,从母系社会到父系社会,都是生产力决定的。 随着蒸汽机普及,生产力越来越高,家庭劳动力就不需要那么多了,也就促成了分家的必然前提。 人又都藏心眼有私心,谁愿意一大家子一起过,一切都共享,狗屁倒灶的事情不老少。 以前女子不当家,有事也就忍着。 现在女子当家,鸡毛蒜皮的小事,矛盾不断,自然而然的大家族就过不下去了。 分家,应运而生。 政策虽然发布了,但没写强制,各家是看情况而定,中枢是不管的。 蒸汽机,不止在家庭关系上搅得天翻地覆。 也促进社会进行翻天覆地的大变革。 最直观感受,商品价格暴跌。 蒸汽机普及后,机械逐渐取代人力,但这种取代,不是不用人力,而是改用技术型工人,cao作机器型工人更吃香。 蒸汽机刚出来的时候,各地工会都在闹,认为蒸汽机会让工人淘汰掉。 结果六年过去了,工厂不止没有淘汰职工,还扩招了职工,不止没有裁撤工人,还增加了工人的工资。 产能翻番,商品价格下降,自然扩大了市场份额,不但没亏本,还赚钱,连带着,工人工资跟着涨钱。 现在是工资够花,物价还下降了。 民间才看到了蒸汽机的好处,才加快了普及蒸汽机的速度。 普及一件东西,不是中枢下令就有用的,得让民间得到实惠,好东西得有用才行,不然光吆喝没几個人上当。 就说那服装厂,蒸汽机推广之前,一套成衣,价格在2块钱左右,包括长袍和一条裤子。 而今年,一套同材质成衣,价格下降到了1元钱,赶促销的时候8毛就能买到。 以前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000件,现在一家服装厂,日产量1万件。 刚开始,厂长还担心呢,卖不出去咋办,结果,订单是以前的十倍。 其实,百姓不懂经济账。 看似2块钱一套成衣,很便宜的,但一个普通人家,刨除房贷之外,可支配收入真的不多。 一年四季都要买衣服,逢年过节也得换一件,所以呀,一年一个人服装支出在20元以上,因为冬装贵。 所以,看似很多人家穿得不错,其实是就一件拿得出手的衣服。 随着衣服价格暴跌,自然愿意多买几套。 大明有30亿人口啊。 一人多买一件,能养活多少家工厂? 别忘了,这些年成衣市场,并没有覆盖30亿人口,市场规模也就1个亿上下。 可衣服是所有人都要穿的。 为什么覆盖规模达不到全部,因为贵,现在价格降下来了,市场规模自然就扩大了,是成倍的扩大,不比原来赚得多? 而百姓家结余的钱,又可用于其他方面支配,比如美食、旅游方面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