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风云_第22节 伯氏灭门(上)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2节 伯氏灭门(上) (第2/2页)

张么?一切皆有法度,作为国君,严格依法依礼去做即可。

    晋景公十分信任伯宗,有意提拔他,给予他带兵立功的机会。

    公元前585年,由于宋国没有参加晋国主导的虫牢之盟,晋景公纠集了卫国、郑国以及部分狄人讨伐宋国。

    这次伐宋,正是伯宗为帅、大夫夏阳说为副。

    晋军进入卫国境内的鍼地时,副将夏阳说见卫军根本没有防备,便心痒起来,他建议伯宗袭击卫国。

    夏阳说的理由非常好笑:“虽然不能攻克卫国,但如果我们袭击卫国,一定能够多抓一些俘虏回去。”

    这个夏阳说后来也没见诸于史料,估计这算是他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春秋舞台上的表演了。

    毛想想好了,这种水平的人在晋国能够长久么?卫国是谁?是你晋国的盟国啊。

    这次出征的目的是谁?是宋国啊。你夏阳说居然为了抓俘虏袭击自己的盟国?

    所以伯宗当时便严词拒绝道:“胡说!卫国因为相信晋国,所以军队驻扎在他们郊外而不加防守。如果袭击他们,这是丢弃信用。

    多抓了卫国俘虏有个毛用?你令我们晋国失去信义,以后国君还能够拿什么去获得列国诸侯的拥护?”

    可以说,如果不出意外,伯宗应该很快位列晋国卿级班子,他已经得到了晋景公的全面信任。

    连伯宗也都认为自己将很快得到提拔,不免有些得意起来。这让一个女人很担心,她正是伯宗夫人。

    史料记载,伯宗夫人是一位仕智女性,她见伯宗常常直言不讳,盛气凌人,经常提醒伯宗:

    “小偷憎恶主人,百姓讨厌当官的。有人喜欢好人,也有人憎恨妒忌好人。

    你这样直言不讳,小人不会喜欢你,你小心若祸上身啊。”

    伯宗听了吗?听了,但东边耳朵一进去立马从西边耳朵出来。所谓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伯宗仍旧我行我素。

    有一次,伯宗回到家,面带喜色。

    伯夫人问:“夫君今天为何这么高兴?”

    伯宗得意道:“今天,为夫在朝堂发表意见,很多大夫都赞叹为夫说有想当年阳子风范。”

    伯宗嘴里的阳子,即曾经的晋国太傅、大夫阳处父,以智计雄辨著称,但华而不实。

    最后阳处父因建议晋襄公更任中军元帅,从而得罪了先氏家族,结果被先氏家族派人刺杀身亡。

    伯夫人忧虑道:“能够长出长米的谷子外观并不漂亮,有用的话哪里用得着修饰。

    想当年,阳子华而不实,言而无谋,结果祸及自身。夫君何喜之有啊?”

    伯宗不服气道:“夫人不相信?好吧,那为夫安排一场宴席,邀请几位大夫来家喝酒,夫人在一旁听听,看看为夫的本事。”

    伯夫人道:“好。”

    于是为伯宗准备了一场宴席,伯宗邀请了几位晋国贤大夫来家里喝酒。

    事后,伯宗问夫人:“怎么样?”

    伯夫人道:“确实,各位大夫才学不及夫君您。但是,夫君应该知道,现在朝中权贵当道,百姓意见很大,国家处于多事之秋,不知何时危险就会降临。

    夫君您性格耿直,总是直言伤人,妾担心难免遭殃。

    请夫君考虑考虑后路吧,至少要多结交贤大夫,将我们儿子州犁托付给他们吧。”

    伯宗听后虽然不悦,但夫人之言确为金玉良言,于是与后来晋国著名上大夫、政治家、外交家叔向交好。

    叔向,也是我们这部书里要重点推出的一位晋国牛人,以后会讲到。

    后来,正是在叔向的帮助下,伯宗摊上大事被灭族,其子伯州犁得以逃至楚国,算是为伯氏家族存续了血脉。

    伯宗夫人,并未在历史上留下其名字,但正因为这段劝夫之言,使她获得了仁智女性的美名,被西汉的刘向编于其经典名著《列女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