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晋国风云_第13节 四军三分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3节 四军三分 (第1/2页)

    果然,与晋国的盟誓结束不到一个月,楚军讨伐郑国。

    郑国早有既定策略,这次干脆不再抵抗,直接与楚国签署了和平协议。

    既然你郑国又降了楚国,那再打一次吧。晋悼公下令讨伐郑国。

    套路跟上次一样。以虎牢为据点,把各路诸侯都召集起来,12月5日开始,晋四军的三军分别攻击郑国的三面城门。

    另一军抢些郑国的物资,然后联军于12月20日在阴阪渡河,再攻打了郑国的其他城邑,最后到达阴口。

    郑国呢,一边派人要求投降,一边就关闭城门,据城坚守。

    随便你们联军折腾,反正楚军也是一定会来救援的。

    只要楚军来救,那最好是晋国和楚国打一场大仗。

    只要楚国和晋国分出高下来了,郑国便下决心投降胜利的一方,这样可以换得数年的安定。

    荀罃早就知道郑国人的几根肚肠,他冷笑了一声,心道:

    “你郑国就等着吧,老夫就两点:

    第一,不断教训你,你投降就接受投降。你不投降,那再来一次两次,反正老夫是缠上你们郑国了。

    第二,既不灭了你郑国,也不和楚国直接接触,只要楚国一来,那老夫便撤军。”

    荀罃想干什么?

    他已经在实施自己的一项军事行动计划:以郑国为诱饵,拖垮楚国!

    就象他派出去的巫臣给吴国出的主意一样,出兵sao扰一下你楚国,然后你楚国大军前去报复。

    等楚军到了,那我吴军就撤退,让你教训不到,气死你。等你粮草耗得差不多了,只能撤军。

    如果有机会,那便在你撤军时再叮咬你两口。如果没有机会,那等你撤完了,我再次来sao扰你边境城邑!

    吴军只出了一小部分军队,就可以起到疲扰楚军的作用。

    现在荀罃开始改良自己的疲楚计划了:咱晋国不是有四军吗?将四军分成三部分,轮流上阵!

    每次除了晋一军,再纠集几个诸侯国军,以此去救援郑国或者讨伐郑国。

    你楚国要来讨伐郑国或者救援郑国,势必兴师动众,举大兵北上。等你一来,咱就撤退!

    老夫不信了,这样还不把你楚国给折腾得精疲力竭?

    这叫什么战术?荀罃定了个名字:四军三分疲楚法!

    到后来,不知哪位军事家便正式命名为“车轮战”!

    即用一股轻便灵活的小部队不断sao扰,让对方大军或者主力部队被动应付,不得安宁!

    最终累了乏了,再择机全线进攻,使其最终败了。

    楚国太强大了,而晋国又不止你楚国一个对手,还有戎狄,还有秦国。甚至东方大国齐国也是需要时时警惕着的,这是一个随时都可能反水的诸侯。

    于是,历史上一项针对楚国的“车轮战”便实施了。

    荀罃为晋国采取的这个对楚战术是非常有效的。

    一方面凡是诸侯有难,晋军便可以立即出动,以正其中原诸侯联盟盟主之名,也使楚军不敢轻举妄动。

    另一方面,在任何时候,能保证晋军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兵力处于休整状态,完全不惧来自西方秦国和戎狄武装的威胁。

    这个车轮战的基础,一是诱饵,二是跳板。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