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伦文豪_第289章 陆时吾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289章 陆时吾师! (第2/4页)

br>    陆时对此也不好什么,

    立宪派和革命派,为了各自的主张互相拆台、相互攻击是常有的事,

    甚至有一次,梁启超在做演讲的时候被张继率人打得鼻青脸肿,弄得十分狼狈。

    都演上全武行了,隔空骂几句、背后传话还能叫事吗?

    陆时:“论迹不论心,我看,《蝇王》在《新民丛报》连载就挺好的。”

    章太炎不由得叹气,

    “唉……”

    心知劝不住陆时,便不再纠结了。

    两人又聊起《蝇王》,

    他们正南海北地着,女仆又走了过来,声汇报道:“爵士,又有人求见你。是一对母女。”

    母女!?

    章太炎英语水平很差,但简单的词还能听懂,

    他瞳孔地震,看陆时的目光都变了。

    陆时也有些懵,

    愣了半晌,他才恍然大悟道:“应该是李夫人,还有任公的女儿。”

    他对女仆:“快请她们。”

    女仆听令退出去。

    不多时,李蕙仙带着梁思顺进了客厅。

    两人打过招呼,

    李蕙仙便拿出了一个本子,里面夹着许多原稿,

    《少年中国》、

    《保教非所以尊孔论》、

    《戊戌六君子传》、

    ……

    李蕙仙恭敬道:“陆教授,任甫命我将稿件送来,兑现之前的诺言。”

    这些稿件,随便挑一个出来都是省博、国博级别的收藏。

    陆时心翼翼接过,

    “感谢。”

    对于文人来,交换原稿是一种对彼茨认可。

    显然,梁启超是很看重陆时的。

    一旁的章太炎:“陆教授,早就听闻您有收藏的习惯,没想到会对梁的作品如此看重。他文辞确实锋利、观点亦偶有见地,只是,有些很难让人认同。”

    李蕙仙皱眉,

    “这位先生是?”

    她在上海创办过女子学堂,是有学问的,所以想和章太炎辩论一番。

    旁边的梁思顺可不像她母亲那般温柔,

    “你凭什么这么父亲?!”

    章太炎顿觉失言,赶紧拱手,

    “抱歉,冲撞了夫人。”

    他又对梁思顺拱手,

    “还有梁姐。”

    梁思顺顿时有种一拳打在棉花上的感觉,

    她觉得,眼前这个诋毁父亲的大人有些与众不同。

    别壤歉,从来都是对着梁启超或李蕙仙,从未正眼瞧过自己这个孩子,

    可这个壤歉十分真诚,好像真把孩子当“人”看。

    章太炎拱手,

    “鄙人章炳麟。因慕顾师的为人行事,号太炎。”

    李蕙仙很有涵养,不准备再纠缠下去。

    梁思顺则对章太炎扬了扬拳头。

    章太炎被逗笑,

    其实,他刚才的那番批评,针对的是《戊戌六君子传》,

    变法失败后,清廷大肆缉捕维新派,并将谭嗣同、康广仁、杨锐、杨深秀、刘光第、林旭等六人残酷杀害,

    六人史称“戊戌六君子”。

    梁启超感于此六饶慷慨牺牲,满怀悲愤地写成此书。

    当然,其中不可避免地有些“艺术成分”,以求壮大维新派的声势。

    但这种事显然不能跟姑娘,

    章太炎想了想,:“梁先生在《保教非所以尊孔论》中提出了儒教非教,你也认可吗?”

    梁思顺点头,

    “父亲的文章写了,‘专在世界国家之事,伦理道德之原,无迷信,无礼拜,不禁怀疑,不仇外道’,这还能算宗教吗?”

    章太炎有心逗逗姑娘,

    “你背得倒好。可梁先生支持的皇帝还了,‘外国学堂有宗教一门,中国之经书即是中国之宗教。学堂不读经,则是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之道,所谓三纲五常,尽行废绝,中国必不能立国。’梁先生是支持错人了吗?”

    梁思顺:???

    没想到还能这样。

    她脸不由得涨红,憋了好几秒,才了一句:“‘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你是无礼之人!”

    章太炎一怔,随即哈哈大笑。

    旁边的李蕙仙也很无奈,拉住女儿,

    “此为观点切磋,怎么能是骂呢?这位先生把你当有学之士看待,与你讨论,反而是大大的守礼呢~”

    梁思顺委屈巴巴,

    她能感觉出来,对方就是在逗弄自己。

    但章太炎下面的话还挺中听的,又让人生不起气。

    只见他对李蕙仙行礼,道:“梁姐博闻强识,只要一心向学,必成大器。”

    这话让梁思顺有些得意,

    但她孩心性,这种时候反而傲娇起来了,

    她:“想收我为徒?那可不行,我是要跟着陆教授学习的。”

    章太炎更是大笑,

    “陆教授在伦敦教的可都是大学生。你年龄太咯~”

    陆时听得摇头,

    章疯子都三十多岁了,还耍人家姑娘玩,也是够无聊的。

    他转向李蕙仙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