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6章 润滑剂 (第3/3页)
;
费米娜奖有费米娜国际奖; 普利策奖就跟不用说了,分支奖项一大堆。 庞加莱说:“真是天才的设想!这样,我们既不算违背龚古尔先生的遗愿,同时也扩大了奖项的影响力!” 凡尔纳沉吟, “接下来,就剩最后一个问题了。” 他看着萧伯纳, “萧先生,你觉得,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有何异同?” 萧伯纳轻笑, “你问了一个好问题。” 英国不单独搞国际性文学奖,而是想着和法兰西学院合作,原因便在于文学之间的巨大差异, 能研究英国文学的人不敢说自己了解法国文学, 反之亦然。 更何况,哪怕只是单一的文化内部,也有过太多的变迁和无法解释的东西。 萧伯纳笑道:“英国的文学作品,普遍相信好人有好报、恶人有恶报。狄更斯、萨克雷、勃朗特三姐妹的都如此。” 另外三人都被逗笑了。 陆时吐槽:“《呼啸山庄》可不是。” 萧伯纳继续道:“而法兰西,好人和坏人都要死。雨果先生的浪漫主义,会写好人是怎么好死的;巴尔扎克的现实主义,会写坏人是怎么坏死的。” 这无疑是开玩笑。 “噗!” 两个法国人直接笑喷。 凡尔纳转向陆时, “陆教授,还是你说吧。你既是英语文学大师,又是法语文学泰斗,最有发言权。” 陆时摇头道:“这种问题根本不是三言两语能说清的,即使是写论文,恐怕也得上千页。所以,我也会选择萧先生那样抖机灵的回答方式。” 说完,他陷入沉思, 之后道:“我明白你们的意思。说白了,还是文学奖到底由哪方来主导吧?” 三人同时点头。 英国文学和法国文学确实有不同,也自然会造成审美的不同。 就比如在塑造人物上, 英国人喜欢用环境、行为烘衬人物个性; 而革命老区已经开始玩深刻了,就比如普鲁斯特的意识流,熟谙自我剖析,戏剧色彩浓厚。 这种情况下, 评审国内奖项还好说,大家各干各的、互不干扰, 但要如何在评审国际奖项的时候不打架呢? 萧伯纳叹气道:“何况,国际文坛的优秀作品多到离谱,还有俄国文学、德国文学……尤其是德国人,我甚至怀疑所有德国作家都是哲学家伪装的。” 庞加莱点头, “而且,也不是人人都像陆教授那样,能自己创作、自己翻译。” 凡尔纳说:“我倒是有个想法。” 萧伯纳问道:“什么?” 凡尔纳用手指轻点着下巴,一边思考一边回答:“只要请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文学家作为评审委员会的负责人,这样不就行了吗?如果这位负责人精通多国语言,同时也用多国语言进行创作就更好了。” 话音刚落, 盯——×3 三人的目光都锁在了陆时身上。 陆时:??? “你们干嘛用这么诡异的目光看着我?我没经验啊喂!” 凡尔纳摇头, “去年的凡尔纳科幻奖,你不就做过评委吗?所以,你有经验!你就别谦虚了!” 陆时又说:“可是我不能服众啊!” 凡尔纳接着反驳:“你被内定为诺贝尔文学奖今年的获奖者这么长时间了,有人站出来反对吗?这就是你能服众的最好证明啊!” “啊这……” 陆时听了不由得挠头。 他忽然意识到,自己似乎是那种爽文男主,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爽文,简直就是“三年之期已到,恭迎龙王回归”的那种无脑爽。 看他不再说话了, 庞加莱道:“那我们给文学奖想个名字吧。首先,龚古尔先生的名字必须有体现。” 萧伯纳接过了话茬, “那,我国国王的名字也必不可少。” 他心想, 爱德华七世那么喜欢被人拍马屁,肯定在乎这种虚名。 法国人却以为国王陛下是大智若愚, 凡尔纳点点头, “当然~当然~加上陛下的名字是应该的。那就叫爱德华-龚古尔文学奖?” 萧伯纳沉吟片刻, “我觉得,还得加上个名字。” 他们又一次看向陆时。 庞加莱笑道:“爱德华-陆时-龚古尔文学奖?确实是个好名字。” 陆时被整无语了。 其实,他对于总领文学奖并不抵触, 但八字还没一撇的事儿,这帮人怎么连奖项的名字都想好了? 过于离谱! 而且,这个奖的命名方式…… 他忍不住吐槽:“我觉得自己简直就像润滑剂。” 庞加莱笑, “陆教授这么说就有些保守了。你是英国人民和法国人民的老朋友、是英国王室的座上宾、是法兰西学院的通讯院士,这能叫‘润滑剂’吗?分明是‘桥梁和纽带’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