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1 达者为先 (第2/2页)
> 考虑到行车劳苦,饭桌上刘厂长也没多说,只等明天再谈。 这顿饭吃完,已经是半夜十二点,汪厂长被送回去,杨小涛则是回到住处就躺下睡觉。 等第二天醒来的时候,天才微微凉。 看下手表,五点不到。 或许是换了地方,昨晚上睡不踏实,这会儿起来正好出去走走。 隔壁屋子里,王浩听到动静立马起来,出来的日子,从来不脱衣服。 出了门,杨小涛让王浩接着睡,王浩摇头,于是两人就在外面转起来。 汽修厂跟轧钢厂相同的地方在于,地方都不小,随处都能看到高大的厂房,再就是不时巡逻的队伍。 而最大的不同就是,这里的车子要多得多。 仓库、路边、停放地,停放着不少车辆。 这些有的是汽修厂用的,有的是半成品,有的是制造好准备运送出去的,反正走个百十米就有几辆车子。 走了大半个小时,厂区里已经有工人来上班,两人的陌生的面孔很快引起工人的注意,一些人上前询问情况,杨小涛怕引起误会据实相告。 知道是四九城来的人,还能在汽车厂里转悠,工人心里才稍稍放松。 又转悠着来到一处车间,这里面正在组装卡车。 跟拖拉机的组装差不多,都是将部件生产完,然后由专人负责安装。 杨小涛就在一旁看着,几个老师傅也没当回事,各自忙活各自的。 杨小涛看了会儿,身旁有人拍肩膀,回头就看到是刘德辉。 “刘厂长。” “我去找你没找到人,有人说你这来了,就过来看看。” 刘德辉说着,看着正在忙碌的众人,“这是上次轴承改进后的。” “根据这段时间的汇总数据,载重和速度都有提升,这也是我们参加这次招标的动力。”
刘德辉说着,脸上露出一股坚定。 “汪厂长跟我说了,其实,我也觉得要争一争。” “一潭死水,难有大鱼!” 刘德辉听了很是赞同,“所以,在报纸上看到你们搞的那一套系统的时候,别人怎么说我不管。我就觉得,这是个机会。” 杨小涛笑了,“其实,这也是我们轧钢厂的机会。” 刘德辉听出话里的意思,随后看着正在组装的重卡,充满信心的说道,“那就让我们一起,让这黄河奔腾的更快,更有力量吧。” 两人心领神会。 随后刘德辉又介绍一番汽车厂,等吃过早饭就来到办公室。 刘德辉将黄河重卡的设计图拿出来交给杨小涛。 按理说,这种东西都是机密,但杨小涛本身职位够了,这次又是帮忙改造,没有设计图,工作无法展开。 “杨工,这是重卡的设计图,你看下。” 刘德辉说完就离开办公室,找人准备开会。 杨小涛拿起图纸看起来,这黄河重卡的模本是斯柯达,但发动机却是沪上改造的船用发动机。 这么多年过去了,一直没变。 只能说,国内在重型发动机上的建树实在是太慢了。 当然,就是中型的也不多,仅有的几个也是毛病不少。 可以说,在内燃机这一领域,国内还需要走很长的路。 看了会儿图纸,杨小涛抽出一张来仔细端详,这是一张发动机构造图。 也是当前黄河重卡使用的发动机,当然这应该是汽车厂的技术人员制作的。 杨小涛看了会儿,有系统提供柴油机的图纸作比较,更觉得手头上的这个太落后。 个头大,利用率却低,设计理论上也有不足。 最起码有三十年的技术差距。 杨小涛将图纸放在一旁,在心里琢磨着年后柴油机的研究方向,系统给的太超前,对国内制造业来说困难太大,即便做出来也无法量产,所以需要找到中间型,甚至好几个中间型。 杨小涛再次拿起发动机的图纸,脑海中想着在这基础上如何改造。 就在杨小涛出神的时候,门口传来刘德辉的声音,杨小涛放下图纸,随后跟着出去,来到会议室。 会议室中,已经坐了十来个人。 杨小涛走进来时,下方众人齐齐站起来鼓掌欢迎。 技术领域,达者为先。 他们清楚今天来的是谁。 暖气炉的发明者,拖拉机的设计者,还有压水井,打井机,还有高压锅。 这其中,尤其是拖拉机的生产让他们感到震惊。 作为汽车制造行业的从事者,对杨小涛利用“落后”的蒸汽技术,做出来了拖拉机感到震惊。 他们也拆解过一台蒸汽机,对里面的构造叹为观止。 就是现在,没有图纸的情况想,想要复制出一台蒸汽发动机,也很困难。 当得知这技术完全由一人完成时,那种震撼让他们失去评论的言语。 更有甚者,认为可以将蒸汽机搬到卡车上,到现在还一直坚持着。 现在,亲眼看到了设计者,年轻过分的脸,再次震撼了他们。 “大家好,同志们好!” 杨小涛打着招呼,刘德辉站在一旁,“这位就是杨小涛,杨工程师。” 啪啪啪 掌声更加热烈。 “这是我们厂的工程师……” “这是我们厂的技术主任…” 随着刘德辉的介绍完,众人落座,杨小涛坐在刘德辉身旁,大门缓缓关上,会议正式开始。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