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40 轧钢厂的纪念堂 (第2/2页)
对于他们怎么想的杨小涛不做评价,但对那群守卫的战士,他是真心的敬佩。 也想尽自己的绵薄之力,为他们带去一点帮助,一点温暖。 “我觉得送一台有些小家子气了。” 杨祐宁严肃说着,“要送也要送两台啊,毕竟,这可是双方关系的见证。” 陈宫反应快,立马拍手交好。 杨小涛看了眼杨祐宁,这家伙真是敢想啊。 至于王国栋还没寻思过来,只是木讷的点头。 “小涛,国栋说的对,一事不劳二主,关于感谢信的事你来做。” “好,回去我就写。” “老陈,这联系的事,还要你来。” “放心,这点事小事一桩。” “锅的事,国栋你去,务必找最好的。” “好,那就这么定了。” 杨祐宁见众人同意,便各自准备。 回到办公室,杨小涛就开始琢磨怎么写这封回信。 娄晓娥见杨小涛在沉思也没有打扰,小心的倒了杯水,便离开。 杨小涛找了几张纸打起草稿。 先是在信中说明发生的情况,虽然这些事实对方很可能知道,但自己说出来就是诚意。 尤其是他们的一封信拉开了轧钢厂新的篇章,这件事就要感谢他们。 其次要表明轧钢厂的立场,对他们这些勇敢无畏战士非常敬佩,好话要多说,恭维不能少。 毕竟,说好话更容易拉近彼此的距离。 那些听不得好话的人,要么是脑子有问题,要么就是个别的。 最后,表明轧钢厂对战士们的感谢,军工一家亲。 “.愿你们飞鹰一般的,翱翔在广阔天地上,俯瞰大地,守护祖国的疆土。”
再次删删改改,将一些隐晦拗口的词语写的直白一些,毕竟战士们都喜欢直来直往,弯弯道道多了反而不美。 最后确认无误后,这才照抄在信纸上。 中午过后,杨小涛拿着信纸找到杨祐宁,让他看一眼。 对于杨小涛的字杨祐宁看在眼里,心理舒服着。 就这手字,就是做领导的料。 没有修改,就按杨小涛的来,随后两人来到十车间,开始挑选作为回礼的高压锅。 陈宫觉得这次意义非凡,所以让老郭搞点花样,起码要刻上代表红星轧钢厂的红星。 这里说一下,自从得到那副大字后,杨祐宁就将其裱在办公室里,连带着飞鹰高压锅的标志也成了一个展翅的飞鹰。 当然,这对于老郭这样的手艺人来说小菜一碟,手下的人也认同这标志。 现在陈宫想着放上轧钢厂的红星标记,于是飞鹰下面又多了一颗五角星,还是被鹰爪连在一起的五角星。 两人来到车间看着如此标记都有些头疼,只有陈宫和王国栋俩人看着好,乐呵呵的。 杨小涛也不方便吐槽,反正就两台,其他的正常就行。 而杨小涛想不到的是,就是这奇葩的设计,让两台飞鹰成为独特的存在。 多年以后,哈国的一个孩子,为了给母治病,在网上贩卖这口锅,原本被老物件收藏家们批的狠的孩子就要收回的时候,却被一个神秘买家以百万人民币的价格拍走。 顿时间,网上一片哗然。 而随后,这段过往的历史被翻出后,众人才追悔莫及。 那可是唯二的存在啊,至于买下来的人,肯定是用来当敲门砖了。 毕竟,当年在轧钢厂任职的人,现在都是一方赫赫大佬啊。 确定高压锅没有问题,说明书准备好,信封交给陈宫后,杨祐宁和杨小涛就不管这事,一切都由陈宫处理。 四合院。 大雨过后,阳光出来炙烤着泥泞的地面,空气中的水汽快速蒸发,凉风一吹,冷飕飕的。 院子里泥水不少,家里的孩子都被大人约束,没事少出去,在家少喝水。 贾张氏坐在门口板凳上,眼睛不时看向中院的垂花门,又侧头看着杨家屋檐下的两袋子玉米。 “没良心的小畜生,这么大的雨就让淋着,这好天了也不知道拿出来晒晒,长毛了怎么吃啊。” 贾张氏嘟囔着,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关心杨家呢。 “奶奶,妈什么时候回来啊,我好饿。” 小当抱着槐花在床上玩耍,小小的年纪里经历的事情不少,也知道这家里要靠谁。 “饿也得忍着,等你妈回来买rou吃。” 贾张氏说着,眼睛又看向垂花门。 这早就过了饭点,肚子啊早就哼哧叫了,要不是为了吃上rou,她早就拿窝窝头垫乎了。 捂着肚子又看了眼天。 这雨停了大半天了,算算时间,秦淮茹也该回来了啊。 这么久了没回来,难不成有什么事? 想到秦淮茹上了环,那做点事也不会有后患,她也不知道啊。 贾张氏心里头就有种骂人的冲动,接着脑瓜子就跟针扎似的疼起来,连忙拿头皮往门框上蹭蹭。 “妈!” 就在贾张氏撞门框的时候,小当突然喊起来,连忙看去,就发现秦淮茹一步步走进中院。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