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32 自豪的人们 (第1/2页)
众人走后,杨小涛跟杨佑宁陈宫王国栋四人立马进了办公室,四人开始商量起来,接下来的准备。 就在杨佑宁三人商量对策的时候,外面几个主任也在商量着冲床的归属问题。 相比起王国栋、孙国他们那届的‘横气’,新上来的几个主任明显气短,不是战雷、刘伟这些老牌主任的对手。 三言两语后就只能吹胡子瞪眼,最后来一句,听厂长的安排。 启明星机床众人已经从杨佑宁那里得知,那就是放在仓库原处,由研发科的人负责使用照料。 而且这台机床的使用,必须由四位厂长中的三位同意,才能使用。 这也是怕用多了对机床造成损耗。 现如今,正由陈斌逄国两位工程师领着研发科的一群人制造另一台冲床。 这正是泉城方面下的请求,刘怀民转交给轧钢厂。 两台机床,能够给轧钢厂来了不菲的收入,起码上级给的福利就很多。 启明星这种宝贝几个主任不用想了,但剩下的冲床大家可是都惦记着,尤其是这正在做着的,可是让几人瞪大眼睛看着呢。 至于安全问题,这么说吧,厂长办公室的保卫都没有这严密。 人群外,只有黄得功和王法两人最是淡定。 两人里面,黄得功已经有了一台。本来做这冲床的目的就是加快飞鹰锅的生产效率,现在看来效果不错,相信用不了多久,等工人们熟练了,这效率还会提高。 至于王法,并不是他多伟大,而是胸有成竹。 昨晚上他跟车文伟几个去看孩子,期间说起过这事,杨小涛也没瞒着他们。 将今后十一车间的安排告诉他们。 杨小涛的意思就是为柴油发动机做准备。 也就是说,后面做出来的冲床要给第十一车间,而且以杨小涛的意思,最终要有三台冲床才行,除此之外还要有铣床,车床。 当初听到这件事后,可是震惊了一屋子人。 但很快又反应过来,柴油机啊,那可是比蒸汽机还好的东西。 这年头随着国内石油的开采,全国上下石油的普及越来越快,只是石油加工有些跟不上,但柴油的加工比起汽油简单,所以柴油的产量与日俱增。 当然,这事他是不会现在说出来的,就在一旁端着茶缸子细细喝着水,看着,笑着。 傍晚时候,杨佑宁杨小涛等人从会议室里出来,看几人脸色就清楚,会议进展不错。 第二天,杨小涛还没出门,就听到胡同口挂屋山头的铁皮喇叭上传来一阵刺耳声。 往常这时候,只有发生重要的事才会响,没想到今天竟然响了。 不少人都在旁边驻足倾听。 杨小涛跟王大山几人站在一起,手上拿着烟,仔细听着。 “各位工人同志,广大同胞们请注意,下面是来自东方红广播台的特别通讯!” 街道办的同志先说了两便,随后广播里响起一阵激昂的声乐,周围越来越多的人赶过来。 远近周围,院里都是静悄悄的! 没多久,一道洪亮的女声就从广播里传出。 “伟大的工人同志们…在我们伟大领袖的带领下,我红星轧钢厂全体工人同志奋勇争先,努力拼搏,用革命的热情书写对伟大祖国的热爱,在他们的顽强拼搏下,成功……” 声音落下,如此三遍。 众人都听的清楚。 而随着消息的传开,聚在杨小涛身边的人越来越多,祝贺声也越来越多。 胡同里,阎阜贵叹息一声,心里说不出的懊悔。 当初就应该直接找杨小涛帮忙,那时候豁出去老脸,说不定自家电儿子也不用去乡下干活了。 唉! 现在,杨小涛风头正盛,多少双眼睛盯着,就是求他,他也不敢啊。 错失良机,精明到头不及天算啊! 杨小涛跟众人客气着,随后骑着车子往胡同外走去。 “来份报纸!” 走了一段,就看到街上不少人拿着报纸品头论足,不时传来叫好声。 杨小涛上前一看,正是关于轧钢厂的事,心里好奇,就来到报亭要了一份。 售卖的大姐笑着将一份报纸给杨小涛,“是看轧钢厂的吧!” “嗯!” “那准没错,我这可是最新的,最全的。” “昨晚加班加版做出来的呢!” “哎呀,也不知道这钢厂还招不招人,到这种工厂里去,光荣啊!” 给报纸付钱的工夫大姐就劈哩叭啦说了一大堆,杨小涛也没回话,后面还有人过来排队,拿了就走。 身后再次传来大姐的声音“同志,要轧钢厂的吧…,我这可是…” 走出一块,杨小涛才看着报纸。 头版头条,正是他们一行人的合影。 最后面旁边竟然还有人名,数了数基本都是专项组的人。 将报纸放在空间里,骑车前往轧钢厂。 “向轧钢厂的同志学习,建设祖国.” “团结一心,努力奋斗,奋勇争先,赶超**” 一路上,杨小涛慢慢骑着,一群群工人、学生不断路过,他们有的挥舞着拳头,走两步就高声喊两句口号,甚至有人将红旗绑在胳膊上,不断的挥舞。 一路走,一路都是呼喊声。 仿佛广播中有种强大的力量,能够唤起人们内心深处的自豪,让轧钢厂的成功,分享给所有人。 “学习工人叔叔,保家卫国,打倒侵略者。” ‘学文化,长本领,建设祖国,从我做起。’ 杨小涛停在街角,亲眼看着一群小学生排着队从身边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