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66 产能不足 (第1/2页)
出了办公室,杨小涛就来到研发科。 屋子里,没几个人,大部分都在仓库那生产冲床。 要么就是去保养机床。 现在,这两台机床可是轧钢厂的骄傲,更是研发科的骄傲。 没见着其他工厂有了图纸都做不出来吗? 这就是轧钢厂研发科的本事。 “厂长。” 杨小涛走进来,正在屋子里整理资料的张冠宇立马上前。 “他们人呢?” “都去仓库了,有事,我去叫他们?” “不用!” 杨小涛制止张冠宇,随后将手上的图纸递过去。 张冠宇上前接过,翻看着图纸。 “正好你在,这里是铣床的图纸,你带人整理下,做好分工,下午一起去仓库,挣取尽快做出来。” 张冠宇拿起图纸,仔细看了会儿,脸上的震惊陡然出现。 他敢肯定,这图纸上有他们技术科的影子,只是,不多。 而杨小涛能拿出来,就说明,这份图纸才是准确的,正确的。 这是杨小涛用事实证明出来的结论,也是技术科乃至整个轧钢厂公认的事实。 杨小涛做出来的设计图,没有任何问题。 只是,看着那不多的影子,张冠宇心里苦闷。 这一点,只能表明,他们技术科做的设计,距离准确的差距,太大了。 心里更是想到,杨小涛一个人就抵得过整合技术科啊! “怎么了?” 就在张冠宇愣神的时候,杨小涛见他没回应,便开口询问。 张冠宇回神摇头,“没,没问题。” “那行,下午要用,你们抓紧时间。” “好!” 说完杨小涛离开研发科,张冠宇则是召集人开始整理图纸,分发任务。 离开研发科,杨小涛并没有回办公室,而是前往拖拉机生产车间。 上班的时候碰到王法,说柴油发动机已经做出来,正准备检测。 杨小涛也想去看看,有什么问题及时解决。 虽然设计的不错,但想要将设计图纸转换成实物,这其中可有不少距离。 来到车间,杨小涛就被王法叫到一旁。 虽然车间里已经有不少人都知道了柴油发动机的事,但都被告诫不能外传,所以知道的人并不多。 来到车间一侧,杨小涛就看到七八个人正在那里忙活。 上前查看,只见中间位置,一台半米好的铁盒子被架子撑起来,周围几人正在往里面增添部件。 杨小涛来了也没上前碍事,就在一旁看着。 “这台用了多久?” 王法看着忙活的众人,“研究图纸用了五天,做的时候,两天就把部件做出来了。” “因为用的冲床,这缸体做的快,就只有活塞慢,一个一个做出来,费事。” 杨小涛点头,“铣床已经设计出来了,很快就能用上,到时候给车间里按上三台,应该够用。” 王法闻言大喜,他也是柴油发动机制作成员之一,知道这小小的活塞里面有多少东西。 什么瓦盖,什么连杆,还有活塞销,活塞环,小瓦片,油环气环的,一大堆小玩意,做起来不仅麻烦,精度还要求很高。 而这只是一个活塞,发动机的一部分,除此之外还有水箱,油箱,马达,空气滤等等等等! 要不是自己这些人都是高级钳工,这两天能做出来已经不错了。 即便如此,他们也不敢保证每次都做好。 实在是,太杂乱了。 而且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的要用铸铁,有的要用铝合金,还有的直接用钢铁。 也不知道杨小涛设计这个的时候是怎么想到这么全面的,这脑袋就是好使。 要是一般人,谁能想到这么多东西,这么多东西的用处?这么多东西用的材料?还有发挥的性能? 王法还在思索着,杨小涛看着做出的部件快要成型,开口询问,“王哥,若是有了铣床,你觉得一天能做多少个?” 王法闻言一愣,随后皱起眉头。 “说实在的,这要是按照拖拉机生产线的方法制作,三台铣床使用熟练的话,一天怎么也得一百多个吧。” 杨小涛听了这个答案并不满意。 按照他的预算,车间在使用机床的情况下,十一车间除了拖拉机其他部分的生产,最少能组成三条线,每条线的产量怎么也要每天百台。 “有什么困难吗?” 王法一听杨小涛这么说,就知道对这个答案不满意。 其实他也清楚,若是柴油发动机做出来,别的不敢说,轧钢厂生产的红星拖拉机不仅要使用柴油拖拉机,还有汽修厂的拖拉机也要换装。 紧紧一百台,就是轧钢厂生产线上下来的拖拉机也刚刚够用,想要照顾汽修厂,用来换装,有点慢。 “主要是搬运工人发挥水平问题。” 王法说完,杨小涛皱眉,也想起一直忽略的问题。 人,不是机器。 一个人不可能每天二十四小时的干活,即便维持八小时,但这八小时中,能够维持住正常水平的,也只有一两个小时。 超过这个时间,人体的承受力打到阈值,能力就会下降。 哪怕是cao纵机床,也是如此。 “现在,只能几个人一起轮换cao纵机床,不过冲床还好一些,有模具在,基本上工人都能适应。” “但铣床,你也知道,那东西,不是随便一个人就能cao作的了的。” 杨小涛默默点头,王法也是皱眉想着解决办法,两人都平静的看着。 没一会儿,身后又来了几个人。 杨小涛回头看去,正是杨佑宁和王法。 “好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